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沈剑锋:有关中国远程医疗发展进程及规划方向
沈剑锋:有关中国远程医疗发展进程及规划方向
  • 2014-08-25 13:25
  • 作者:佚名
  • 来源:搜狐健康

2014年8月23日,首届““医患友好度”高峰论坛”在温州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从预见到实现——借助医患友好度重塑医院流程”。以下是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锋的精彩发言。

首先回顾一下国内远程医疗发展:80年代末开始有研究性探索,第一代远程医疗是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医院开始探索省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点对点的远程医疗,当时也出现了中国金卫医疗网、解放军远程医疗系统等。第二代是21世纪开始。从国家策略来讲,真正明确是2009年开始,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缘地区的远程医疗。2010年、2011年卫生部发布4个文件推进远程医疗发展,也就推进了两期覆盖中西部22个省远程医疗建设。国家项目建设做了两种系统,一种是基层远程系统,另外一种是高端远程系统。这是2010年12家部属(管)医院和对应的省份。基层有3个省完成了2期任务,18个省2010年的任务基本完成,2011年的属于善后工作。所有红色的省份都有远程医疗建设项目,东部以前就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远程在中国基本上覆盖全国。

典型案例,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多个省份推进远程医疗发展,国家领导多次来调研远程系统发展。武汉协和医院是中国中部医院远程建设的典型医院,对口西藏和其他县市,这是在省内建立远程体系覆盖。2012年,国务院多个文件推进远程智能发展,同时远程医疗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做了界定。2013年提出,要面向基层、偏远的远程会诊、远程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推进。2014年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进行中。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再次提出要发展远程医疗。

面临的问题,从业务问题上,一是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以单词远程专家门诊为主,解决的是个别案例,不能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技术创新不足,普遍以视频会议为核心,没有真正突破技术瓶颈。三是应用范围比较小,没有真正覆盖全中国。四是运作模式局限,大医院牵头为主,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五是缺乏技术规划,没有办法实现互联互通。六是信息标准不足,远程系统与医院系统难以实现互联沟通。七是安全措施不完整,涉及到大量隐私,管理上的技术及制度还不够。八是缺乏监管机制,国家缺乏对全国远程完整可控的监督机制。

发展趋势,远程在国内外的需求增加,要求远程通用化、专业化,一定要让医生所用,而不是远程开机需要技术人员帮你操作。医生就要像用手机一样,想用就可以用。小型化,这样远程才可以逐步从室内走向室外。同时要一体化。远程医疗体系系统和医改专科需要加快,已经从以前的点对点走向支撑整个医疗体系。

我们回顾一下国务院有4个重要文件对远程医疗进行规划,同时结合两期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果,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依托现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生信息平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几个问题,一是加快研究制定远程医疗相关标准,在座各位如果我们在这里不讲标准会存在什么现象?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我站在这里用普通话,如果中国建国以后没有设立普通话,而使用了地方方言,大家可以想像我在这里讲乌镇的话,很多人是听不懂的,如果我讲温州话,客观讲温州话一讲除了温州人以外,其他人听不懂。所以说我们要交流,就要有统一的标准。同样,远程医疗是一个交流的发展项目,这时候一定要有相关的信息标准、技术标准等等来支撑。服务模式方面,远程医疗不仅仅是点对点的单纯的会诊,如何让远程医疗的内涵有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二是推动远程医疗指导意见和远程建设信息系统,

远程医疗标准,一共有4年,明年可以全部对外发布。远程医疗涉及到很多的医疗标准,我这里列了一些基本的,电子档案、电子病历等文档标准,同时有一些医院规范,这是必须要考虑遵循的标准。同时,有了这么多标准以后,还要有远程医疗建设指南,才能真正覆盖整个远程医疗的标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有了标准还要有相关的评测机制和体制。在这里,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符合性和功能正在编制,已经列入了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标准系统,应该说今年底可以出。但在这段时间内,已经有试点医院接受这方面的标准测试。

下面介绍一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远程专家服务模式是大家在座各位在医院里都知道的方式,这种方式普遍以省级医院为中心,解决的是单个病历会诊。在浙江推进了县医院对社区,一个点对另一个点。远程重症会诊,从一个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过程,全程管控这个病人。远程技术推进,检验和检查的模式,在以前在基层难以做检验的送到上级医院进行检验检查。影像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无损传输,在浙江省可以把一个社区的片子传输到县医院,而社区不再需要配置诊断医生,只要在那里把X光片拍好,网络传过去,县医院就可以拿到,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做出诊断。这样的诊断出来以后,可以快速返回当地社区,就可以获得县级医院能力,对中国诊断水平有很大提升。在区域的影像方面,在很多地方有了快速发展。当然,一些县级疑难的也可以发到省级医院。

我在医院里等了13年,做脑外科医生,疑难的心电图还不如专业的心电图医生诊断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诊断专业化,可以让影像去提升。这是在病床旁的心电,远程传输上级医院进行诊断。只有解决了标本的安全运输,再去做区域的检验。

远程病理最大的问题在于标本处理,因为数据传输跟前面的影像类似,要解决远程病理必须要有规范的切片能力,社区里没有能力做。东部、中部还可以,西部还没有标准化处理标本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有标本处理能力,同时要有标本处理好以后比较规范的病理切片能力。

远程科室合作,是基于远程会诊、远程监控以后专科专病方面的合作问题。县医院医生可以在省级医院进修,可以参加每一天省级医院专科医生的查房、会诊。这样的合作基础是基层有需求,双方要签定协议,技术和前面是类似的。这样一种合作方式,让县医院获得全程的服务管理,这也是真正将中国的医疗资源从上往下合理加以利用。

有了这些会诊以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病人的双向转诊。以前病人转诊不一定很系统、规范,而通过远程体系会诊,病人转诊会更合理,更符合专程治疗的标准。所以我们在浙江推进的时候,都是基于远程会诊后采取双向转诊,这样才可以更符合需求。有了转诊、会诊功能以后,远程可以做基于临床案例的调研。我前面提到远程科室合作,可以建立让医生不离开岗位获得全程远程教育,对基层医院是有很大帮助的。省里可以给基层上课,也可以做健康宣教。

最后是家庭远程监护,已经突破医疗机构体系,到了家庭。现在很多大的医院和社区,都在做针对患者在家里如何进行远程。这里面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做,如何让患者在家里接受真正的健康保养。这个体系正在尝试过程中。

从国家层面来讲,远程指导意见基本完成,马上就要发布。一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远程服务内容,确保远程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三是完善服务流程,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优质高效,包括基本条件、合作协议、资料保存、服务流程优化以及服务人员管理等。四是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权益方面,比如说远程机构名称、风险控制以及整个体系依法依规。这是指导意见,没有正式发布,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今年6月份刚刚定稿,目前正在走发布的流程。这是基本原则,远程系统必须有顶层设计,不是由机构为了远程而买套系统,而应该有国家的顶层设计。同时,要有统一的标准,是为了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共通问题。要规范服务、强化监管,一定要强调政府的主导和多方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强化整个远程医疗的试点示范工作,尽管远程在中国有了很大发展、快速的推进,但这个过程还需要出示范点。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服务流程的创新,进一步满足目前整个医疗体制推进的发展。

从业务目标讲,希望最终建立全国统一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而这个体系能支撑医疗发展。远程是信息化工作,要解决整个远程医疗的服务框架,建立国家、省两级远程医疗的监管服务中心,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体系。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平台以及基于电子病理的信息共享,同时远程希望能和应急系统相联系,发挥多重作用。

远程有四个标准,一个标准正在发布过程中,三个标准正在专家论证。这个标准发布,会为远程医疗建设提供巨大的标准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第三方的规范方式验证是否真正使用了远程标准。

技术指南,包括基础设施、信息交换、信息资源中心、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服务等。从总体架构讲,国家远程医疗监管与资源服务中心,还有区域的远程医疗监管与资源服务中心,以及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这是总体架构。从功能上讲,最重要是服务功能,同时要有国家的监控体系。信息架构来讲,区域中心、国家中心之间如何传递这些信息。任何一个远程会诊的信息数据,要从最底层的终端用户,通过省级最后在国家之间进行交换,实现你的远程会诊信息最终回归到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回归到这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样一来,每个人有完整的健康信息档案。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各级的数据管理。

技术架构,相对比较专业,如何建一个信息系统,从底层医院的数据交换、分析等,包括医生如何管理、病人如何管理,最后提升远程的各项服务提升,包括健康门户的建立。当然,任何一个远程系统的建设离不开软硬件,从底层离开,网络是远程所离不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利用网络专线、卫星系统等支撑远程连接。同时要有机房和软硬件支持远程医疗发展。

以前要解决会诊,两个医院之间联系,最便宜的是公网。但是我们推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东方和西部建立了专网,一年费用是10万块钱,我们取得了很好的远程会诊效果。但是我们算了一笔帐,如果要这样建专线的话,网络成本是承受不了的。最后我们希望有基于网络体系推进远程医疗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概念,远程要有它的网络支撑,但并不是为了远程而建远程专网。当然,整个体系一定离不开信息安全架构,所以从整体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到应用安全都很重要。

前面已经讲了远程基本概念、国家状况和国家策略,国家安全标准、技术意见和技术指南介绍了远程医疗的情况,接下来介绍一下浙江的实践。

浙江的实践,基础是基于国家卫生数字项目。我们建立了省、市、县卫生信息资源中心,有了这个系统以后又把区域内建了一系列平台,我们推进远程医疗和健康服务全覆盖。到现在为止建立了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体系覆盖了浙江省11家省级医院,实际上80%左右的县医院进入了这个体系。浙江并不局限于浙江本身,也推进了和其他省市的互联沟通,而这个互联沟通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带来了帮助。同时,连接到了国外医院,浙江也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系统建设。

这是浙江目前在推进的远程医疗服务内容,从远程的会诊、监控、合作是一个体系,另外还有远程教育等。整个医疗体系在进行合作,我们在远程医疗方面做了省、县、乡一体化,基于远程协作来发展远程医疗系统。

也是基于临床案例推进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护理示教等。国内已经有类似远程手术的体系发展,但这还是发展初期。我们做手术直播,以及跟国外医院手术交流和病案讨论。很多领导高度关注远程发展,特别是重大传染病,传染病是远程很好的病例文件,对医院有很大的作用。08年四川地震以后,我们快速建立了远程的支援体系。

在浙江内部,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救助海岛发展。舟山风力达到七八级以外很危险,这时候远程是很好的支撑。这是远程对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统计数据,有近64%的会诊明确了诊断,67%的会诊能够完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成本有很大的提升。县医院ICU如果救治力提升,可以降低病死率11%,也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说,我们建了远程,医院患者会流失掉。实际上对社区医院和县医院,患者的流出率是下降的,留下的病人对本地医生有信任度。你适合待在本地治疗,对患者的精神度有很大提升,这也是今天的主题,"医患友好度"让他对你产生信任。同时,不同层级的医生所带来患者信任度是不一样的。远程作为很好的技术载体,能推进这方面发展。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远程医疗  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