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14 09:49
- 作者:佚名
- 来源:天津日报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联合慈铭集团、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私人医生健康报告》,这是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首份以高端财富人群为调查对象的健康报告,也是国内第一批以私人医生服务模式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分析报告。该报告以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2011-2013年的会员体检数据为基础。调查对象:(1)个人总资产500万元人民币以下;(2)个人总资产500万元-1亿元;(3)个人总资产1亿元以上。调查人群年龄分布:30岁以下占8%,30-39岁占15%,40-49岁占34%,50-59岁占21%,60-69占16%,70及70岁以上占6%。男性占64%,女性占36%。
报告发布了“深度体检阳性检出率40-59岁男性占六成,其中北上广深占83%”;“心源性猝死、脑卒中和癌症风险筛查成深度体检需求首选,身价越高越注重癌症预防”;“环境污染、多重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功能医学检测数据异常率居高不下”;“超过八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受损”;“68%的人冠脉CTA检查异常”;“40-59岁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强迫症状居心理问题首位”;“受检者中超过半数处于患病人群,约1/3的人十年内心脑血管病患病风险是最低人群的3倍多”;“82%的财富人群成慢性病的后备军,营养失衡与久坐不动成为通病”;“通过健康管理可以让59%以上的人从亚健康回归到健康态”等十大发现,综合来看,高端财富人群健康堪忧,问题高发,健康告急!
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创始人韩小红博士表示,目前国内慢性病已经达到“井喷”之势,而近两年,不断有国家重要岗位、重要人才因突发疾病猝死或过劳死的噩耗传来,健康管理企业有责任将慢性病高发及退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以癌症、肿瘤、猝死等重大突发疾病预防和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思考。《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私人医生健康报告》中的大部分发现均属业内首次发布,报告敲响了国内精英群体、财富人群的健康警钟,同时也为他们的健康赢得更多时间,为生命赢得更多尊严。
主要发现:
发现一:深度体检阳性检出率40-59岁男性占六成, 其中北上广深占83%。
深度体检阳性检出率调查发现,30岁以下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7.77%,女性阳性检出率占12.83%;30-39岁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20.72%,女性阳性检出率占20.58%;40-49岁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34.79%,女性阳性检出率占31.04%;50-59岁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25.21%,女性阳性检出率占21.13%;60-69岁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7.24%,女性阳性检出率占9.09%;70及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阳性检出率占4.11%,女性阳性检出率占5.33%。统计还发现,40-59岁年龄组,男性深度体检阳性检出率达6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总比占83%。
调查发现,男性多发病症依次是超重、HDL-C降低、总胆固醇升高、LDL-C升高、颈腰椎骨质增生、尿酸增高、血压高、男性前列腺增生、肥胖、骨量下降等。女性多发病症依次是女性乳腺增生、总胆固醇升高、LDL-C升高、颈腰椎骨质增生、超重、骨量下降、体检血压高、HDL-C降低、体重过轻、肥胖等。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提示,深度体检异常和阳性率高发人群的平均年龄在47周岁,年轻化趋势明显。这和该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不良饮食和运动习惯、职业压力、生活环境及健康管理匮乏有很大关系。
发现二:心源性猝死、脑卒中和癌症风险筛查成深度体检需求首选,身价越高越注重癌症预防。
在对40-59岁人群的专项调查发现,疾病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估以及慢病管理同时受到被调查人群的重视,各占51%和49%。其中,疾病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估需求调查,心脑血管猝死筛查成为首要选择,占95%,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指标为主的“三高”病症筛查占93%,常见病筛查占87%,其他慢性病筛查占84%。癌症筛查需求调查发现,肺癌、乳腺癌(女性)、宫颈癌(女性)等早期癌症及脑肿瘤、颅内动脉瘤、椎管内肿瘤等颅脑肿瘤成为最热门筛查项目。
针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调查发现,癌症预防和慢性病预防位居前列,分别占比28%和23%,脑卒中预防以及心源性猝死预防分列第三和第四,分别占比19%和16%,第五位是预知个人未来健康趋势,占14%。综合对比发现,选择“癌症预防”的调查者资产超亿元的人占比较大,选择“慢性管理预防”的调查者资产在500万元-1亿元之间居多。
发现三:环境污染、多重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致功能医学检测异常率居高不下。
在对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功能医学中心提交的功能医学体检报告分析发现,98%的人维生素D异常;重金属居第二位,异常率占83%;氨基酸异常率占77%;矿物质异常率占76%;自由基抗氧化压力异常率64%;内分泌功能异常率占54%。免疫功能异常率占31%,其中在免疫功能评估方面,超过五成的人存在食物不耐受问题,蛋清/蛋黄、蟹居过敏原检测提示前列;消化功能异常率占15%。通过对体检人员的职业、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健康综合问卷评估分析发现,环境的恶化、多重压力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功能医学检测异常高发的主要诱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功能医学调查中,重金属检测和免疫功能成为最受体检人群关注的项目。在重金属检测方面,北京、河北体检者居多。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提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食物、水和大气污染而导致的重金属超标或中毒,正在悄悄“腐蚀”人体身心健康。因体内的重金属超标或中毒而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等疾病,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经的损害尤为严重。
针对本次功能医学检测的调查结果,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表示,功能医学在治疗慢性病和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通过系统的功能医学检测,可以在疾病病理改变形成之前科学评估影响器官功能的因子,量身定制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疾病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饮食、营养素、运动、抗衰老等行为干预手段,多途径的医学排毒措施,甚至早期的药物干预,可以及时纠正体内各种失衡状况,预防疾病发生,回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生命体征恒久保持在一个平衡稳定的最佳状态。
发现四:超过八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受损,资产越高受损越严重。
调查发现,在体检人群中,超过八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受损指征,资产越高器官功能受损越严重。统计发现,个人总资产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财富人群器官受损比例占 31%,个人总资产500万元—1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人群器官受损比例占23%,个人总资产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财富人群器官受损比例占26%。呼吸功能、血管功能,心脏功能受损居体检异常前三位。其中,肺功能异常、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或(和)糖耐量受损、胃黏膜损伤成为40岁以上人群高发问题。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提示,体力活动不足、饮食不合理、睡眠障碍等问题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而健康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缺少专业的健康机构或私人医生帮助也是导致财富人群器官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私人医生还特别提示,以目前奥亚医院提供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例,私人医生在实施健康干预方案和健康规划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器官功能问题,只有修复了器官功能才能免于疾病,挽救人的生命,和医院的“因病施救”相比,私人医生要达成的是一个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促进目标。
发现五:68%的人冠脉CTA检查异常,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
在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冠脉CTA深度体检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阳性率达到68%,可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占19.04%,以40—70岁人群居多。其中冠脉重度狭窄占4%,支架术后其他部位重度狭窄不足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伴有管腔狭窄者占36.19%,以40—60岁居多。心脏组织结构先天变异且可能发生功能性改变者占29.84%,如心肌桥等。调查还发现多例冠状动脉瘤,并有随时发生破裂的风险。
在对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发现,冠脉CTA检查异常者大多身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脉疾病家族史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同时,有部分体检者因不明原因胸痛,运动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通过冠脉CTA检查之后,也发现了相关性的病灶。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专家提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提高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发现六:40-59岁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其中强迫症超过一半。
调查发现,超过60%的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中男性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低于女性,不健康比例高于女性16个百分点。其中有18.5%的男性认为自己心理压力较大,工作成为最大压力源,占28.5%,其次是人际关系,占14.5%。女性压力源调查,人际关系超过工作压力,居压力源的首位。调查还发现,40-59岁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人群,不健康比例占69%,而压力感也远超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
根据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心理中心提供的scl-90量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心理异常因子分布情况中,强迫症超过一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比例接近50%,精神质、偏执占37%,敌对因子分布占34.5%。值得注意的是躯体化障碍占41.4%。调查还发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大多患有典型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脂肪肝、睡眠障碍等身心疾病。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心理中心私人医生提示,心理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进行及时而科学的心理调适。在对300位心理亚健康患者进行6—12个月的心理调适过程发现,通过有针对性的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香氛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超过75%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效果,超过2/3回归到基本健康状态。
发现七:空腹血糖正常人群中26.2%的人餐后血糖升高,19.4%的人胰岛素分泌异常。
在对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600例的随机血糖筛查结果发现:17.5%的受检者空腹血糖6.1mmol/L;23.7%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2%血糖
在空腹血糖正常且没有临床症状者中26.2% 的人餐后血糖高于正常,19.4%的人胰岛素分泌量异常(分泌减少或增多),18.7%的人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低减或消失,22.3%的人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延迟,13.4%的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指出,处于糖尿病前期病变(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时,胰岛β细胞凋亡达到50%以上,胰岛功能大多发生病理性改变,每年大约10%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转化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早期实施医学干预,健康行为管理也应当尽早开始。
发现八:超过一半的受检者可归位于患病人群,32%的人十年内心血管病患病风险是低危险人群的3倍多。
通过对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深度体检人群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所谓“健康人”具有中度的发病风险,31%的人具有高度的发病风险。在对财富人群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二线城市财富人群总体高发病风险有超过一线城市的趋势,一线城市财富人群患高度的发病风险排行分别是广州、北京、深圳和上海。二、三线城市财富人群患高度的发病风险排行分别是大连、南京、石家庄、内蒙古、福州等地。
调查还发现,35%的人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以及吸烟、运动量不足、盐摄入过多、长期过量饮酒或酗酒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成为高血压的高风险人群。29%的人出现高血压,并具有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早期动脉硬化、血脂异常、超重等危险因素,成为冠心病的高风险人群。25%的人出现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或斑块)、脑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成为脑血管病的高风险人群。17%的人出现肥胖、血尿酸增高、血脂异常、骨关节陈旧性损伤等危险因素,成为患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高风险人群。
调查发现,在39-59岁年龄组中,体力活动缺乏、盐摄入过量、血脂异常是导致女性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对调查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估、深度体检结果发现,32%的人十年内心血管病患病风险预测是低危险人群的3倍多。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提示,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病风险。 危险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因素可使机体的抵抗力(Resistance)降低或易感性(Susceptibility)增高,从而使机体在相应致病诱因的作用下易于发病;有些因素则可使相应的致病诱因能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强度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疾病。
发现九:82%的财富人群成慢性病的后备军,营养失衡与久坐不动成为通病。
在每日九大类食物摄入量与中国正常人饮食宝塔结构对照显示,82%的财富人群的肉类、油脂摄入过多;水果、蔬菜、粗杂粮摄入量过少。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认为该类人群是慢性病的后备军,应当不误时机地实施行为干预和生活方式管理,适当减少肉类及油脂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麦、杂粮的摄入。
在营养摄入方面,早午晚餐标准占比应为3:3:4,而在对调查人群的营养摄入平衡分析发现,89%的人三餐热量分配失衡,晚餐过多成为普遍问题。在蛋白质摄入方面,大多数人主要是通过从肉类、奶类摄入。私人医生建议,应适当减少肉类摄入,改换豆类和鱼类补充优质蛋白,增加人体必需脂肪酸摄入,使n3和n6脂肪酸比例适当,从而保持均衡营养。
在能量平衡评估方面,经过分析发现,财富人群的每日热量摄入量超标者达到八成,加之运动过少,这也是导致该人群出现超重、肥胖问题较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私人医生提示,对于工作繁忙,很难抽出固定时间进行运动的财富人群,可以选择“健步走”这一运动方式。“健步走”讲究的是快速、大步地行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在会议间隙、上下楼梯等碎片时间进行,每天行走6000步即可达到运动保健的效果,每天行走10000步以上即可产生减重的效果。为保证每天的运动量,还可以选择一种记录运动情况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运动管理,此类设备可记录每天的运动步数、消耗的卡路里数,有助于达到运动目标。
发现十:健康管理让超过59%的人从亚健康回归到健康态。
在对慈铭奥亚健康管理医院的健康管理方案实施过程的跟踪发现,通过进行深度体检、功能医学测定、生活方式评估、个人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疾病风险综合评估,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帮助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前或患病早期找到病根。在经过私人医生定制的系统性、科学性、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实施之后,能够让超过59%的人从亚健康回归到基本健康状态;患病人群中有70%的人疾病得以良好控制,健康状况好转;11%的人能够在私人医生团队的帮助下延缓疾病进展,不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在中高度风险人群中有48%的人健康状况有明显好转,疾病风险因素正在逐步得到控制。
韩小红博士表示,疾病的发生主要和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和健康服务体系相关。除了遗传因素的不可改变性,因生活方式、环境所带来的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干预的。早期的疾病改变,特别是器官功能性病变是可以逆转的,而最重要的是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健康管理策略与方法,这是评估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预期减少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