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医疗市场三大掘金点:移动医疗5成收入来自健康监测
医疗市场三大掘金点:移动医疗5成收入来自健康监测
  • 2014-07-21 09:13
  • 作者:佚名
  • 来源:理财周报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开始叫嚣医疗体制改革。无数政策的轮番轰炸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串数字:据《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3)》数据统计,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已从2008年的5400家增长到2013年的10166家,并有望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在2015年达到15000家。住院病人数更是从2008年的520万人攀升到2013年的1830万人,达到2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预计将以30%-40%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15年达到2500万-3500万人。

 

没错,改制带来的民营医院的春天一直持续至今,但医疗服务领域的视野在今年起将不再局限于民营医院这一条单行线。酝酿已久的高端医疗市场,诊断服务市场,也不再仅仅是暗流涌动,而是摆在台面上的蛋糕。

“医疗服务业的政策甜蜜期已然到来。”国泰君安分析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积极引入资本,民营医院成香饽饽

5月28日,最新出台的深化医改工作通知首次表示,将按千人床位数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扩张,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保留发展空间。

2013年以来,关于扶持社会办医就有三大政策:一是2013年9月《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二是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社会资金可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三是2014年1月《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但在资本市场,却有着巨大的反差。据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在我国的卫生开支构成中,医疗服务约占60%,但在A股市场的医药板块中,医疗服务公司占比仅2.1%,巨大的反差代表了巨大的空间。

目前,民营医院的上市公司中,最红火的依旧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两家。据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爱尔眼科及通策医疗作为专科类医疗机构,以相对的轻资产扩张发展,管理模式相对成熟,业绩增长较为稳定。除此之外,信邦制药的子公司科开医药依托贵阳医学院的资源,实施管理与技术的输出。而开元投资和金陵药业在整个2013年都处于扩张期。

爱尔眼科推出了“合伙人计划+并购基金”,加速医疗服务布局。企图从2014年开始对地级城市进行布点,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200家医院。而公司目前现有医院50家。

对于民营医院始终无法逾越的人才坎——即医生不能多点执业且社会新增医疗人才不足,而多数民营医院在与公办医院的人才竞争当中处于弱势这一现状,爱尔眼科的合伙人计划旨在通过对核心的骨干医生以现金入资获得20%-30%的股权。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公司通过回购的方式,形成进入与推出的闭环。制度的创新,为吸引人才。

而对于学术研究,2013民营医院能给予医生的学术支持不够,使得民营医院优秀医生匮乏的难题,爱尔眼科采取了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爱尔眼科学院,在医疗、教育、研究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关系。

 随着“封刀门”事件的平息,爱尔眼科在白内障、准分子业务上依旧存有较大的空间。目前在汉口开设的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是由武汉爱尔眼科的汉口门诊部扩展而来,分级连锁的模式将是公司进一步扩张的主导方向。

而兴邦制药在完成了子公司科开医药的重组之后,也彰显了对医疗服务产业的雄心。收购科开医药之后,公司拥有了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白云医院、贵医安顺医院及贵医乌当医院这四家优质医院资产,并依托贵医附属医院打通药品批发及医疗器械两大业务。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模式初具雏形。

自2011年,收购西安高新医院100%之后,开元投资在医疗服务业崭露头角。7月12日,开元投资又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开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西安高新医院2013年度净利润达到了6345.09万元。本次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期为4年,建成后年净利润或达5.76亿元。

本次拟投资建设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规划占地面积307.613亩,设置床位1500张,救援半径达到200公里,提供24小时航空救援服务的急救中心,规模相当于4个西安高新医院。此外,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建成后将申请JCI认证,可满足外籍人士就诊的保险需求。

个体化诊疗蜕变期已到来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研报分析指出,市场竞争的加剧与个体医疗服务诉求的差异化,决定了个体化定制式医疗行业的必然趋势。个体化医学的建立,是自“循证医学”建立以来的第二次蜕变而这个时期已经到来。据该分析师保守估计,我国个体化诊疗市场空间将在2000亿元以上。

个体化诊疗包括前端的基因测序,以及后端的细胞治疗。基因测序作为优秀的分子诊断方法,引起大通量测试,较高的精度以及可准确诊断病患基因个体化差异,是目前最适宜的个体化诊断方式。而随着二代技术的提出与成熟,基因测序成为了全球各大药企备战的市场。

A股市场中,基因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达安基因,依托中山大学的丰富学术资源,实现“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一体化。分子诊断,是达安基因常年来深耕的领域。目前国内的踢完诊断试剂市场中,免疫诊断和生物诊断室规模最大的两个品种。分子诊断的市场占比较小,现在的市场份额仅为5%左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超过20%。高于其他体外诊断子领域。

从技术层面来看,包括母公司的PCR,爱健及立菲达安的DNA测序,中山生物工程免疫学平台、厦门优迈科的化学发光灯。起技术平台基本覆盖分子诊断所有的类别。

PCR即核酸诊断试剂,用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结核杆菌的监测。达安基因在PCR领域的市场份额在50%左右,同行竞争对手中,深圳匹基占有15%-20%,科华生物(002022,股吧)作为该项目的新加入者,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达安基因在产业链下游拥有独立实验室的业务。公司针对各级医院客户将会有多样的服务层次。今年4月,达安基因与中大控股共同投资设立中山大学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大医投集团),公司持股19.99%。企图通过中山大学在医院的资源,在诊断、检验服务、管理等方面形成战略同步。

中山大学拥有8家附属三甲医院,开放床位达11000张, 年门诊量超过1400万人次,预计年收入超过150亿元。在眼科、肿瘤等领域代表国内最高水平。承担了华南地区重要的医疗服务功能。

达安基因将背靠中山大学强大的医疗服务资源,在医疗服务领域继续拓展潜能。此次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填补达安基因在医院投资管理领域的空白。

由于国内之前基因检测的仪器,试剂和软件都未通过国家药监局和卫计委的审批,因此基因检测技术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对该领域的估值也一直不明朗。随着6月30日,卫计委对该项目的政策松绑,达安基因的潜力得以爆发。达安基因测序主要面向科研用户,公司申报了用于产前诊断的18三体、21三体、13三体检测试剂盒已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审查结果公示》。

目前,产前诊断做得较大的还有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

移动医疗,下一个掘金时代

美国市场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2014年3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490亿美元。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8.6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

随着可穿戴设备以及APP应用的蓬勃发展,移动医疗将会在慢性病管理、老龄化及空巢老人、医保支付压力三个方面找到突破。

上述报告指出,2012年移动医疗服务收入48%来自健康检测,这也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目前国内移动医疗APP共有2000多个,主要是面对医院的B2B模式以及面对患者的B2C模式。面对专业人士的业务支持性应用如杏树林,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好大夫、春雨医生,健康监测管理的如九安医疗、东软熙康、三诺生物等。

国内在该领域的创业投资热度自2012年起就不断攀升。杏树林初期获得100美元融资,今年启动下一轮融资。春雨天下软件公司2011年获300万美元投资,2013年B轮融资800万美元。丁香园2010年20万美元投资,2012年获得千万美元投资。

不过,到目前为止,移动医疗在国内的运营模式仍然是“看上去很美”。由于还未形成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整体集成,盈利模式依旧还在摸索阶段。免费的APP一般采取广告形式,而收费APP则不被大众接受。

就现状而言,还不是移动医疗收获的好时机,一些较大的上市公司酝酿着如何最早的占领市场并探索盈利模式。如丁香园的盈利模式探索落脚点于“数据+服务”,从招聘,到电商,再到药企营销,试图找到一个闭环。

而国外可借鉴的模式是,向药企、医院及保险公司进行收费。如welldoc是美国一家专注慢性病管理的移动技术公司,他们和药企合作,利用药企的医药代表向医生销售该服务。

【责任编辑:聪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民营医疗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