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智能医疗设备 >  可穿戴医疗在中国发展需突破五大障碍(1)
可穿戴医疗在中国发展需突破五大障碍(1)
  • 2014-06-12 13:33
  • 作者:陈佳诗
  •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5月底至今,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家IT巨头都发布了自己的医疗健康产品,它们不约而同地盯准了“移动健康”这块香饽饽。

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市场上掀起热潮。在媒体热捧和强大的营销攻势下,很多乐于“尝鲜”的消费者趋之若鹜;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与行业专家发现,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产业链尚未完善,产品的功能仍然存在不少局限。而对于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言,可穿戴医疗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三大潜力和投资新宠

可穿戴电子设备是当下前沿科技的热点,医疗产业则是近年中国改革的核心。当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势必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可穿戴医疗设备是将可穿戴技术应用于体征检测、运动数据统计及健康状况改善的设备统称,具备监测生理指标、记录数据、动态观察等三大作用。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而根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 对移动医疗行业的测算标准,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人民币。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何会引爆中国市场?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可穿戴医疗在中国发展的三大潜力:

第一,数字医疗势不可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上升,这与中国当前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和供给不足形成矛盾。在中国,医疗服务的规模大约是2~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5%~6%;而在美国,这一数值是2~3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7%左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可以缓解我国医疗供给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数字医疗结合了大数据、可穿戴科技、移动终端应用、社交网络、认知计算、3D打印等前沿科技。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维护健康的同时,节省了普通医疗检测的支出。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如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可穿戴产品,就是美国可穿戴技术及音频设备开发商Jawbone公司推出的UP智能手环,它能监测并管理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

第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特殊医疗服务需求。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多数家庭的结构呈现4-2-1的倒金字塔形态,即一对年轻夫妇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并抚育一个孩子,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出现问题都将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金钱、时间及精力方面的压力。因此,与健康管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类别繁多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应运而生,方便、舒适,可实时监控老人和孩子的体征,为繁忙的上班族提供了关怀家人的更好途径。

第三,可穿戴设备综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一方面,硬件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终端的外形越来越小巧,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到可随身佩戴的小物件;另一方面,无线网络、云计算和社交媒体等能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形成丰富多元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这些客观因素的驱动下,百度、三星、谷歌、盛大、九安医疗等IT硬件、软件、服务提供商和医疗器械公司纷纷加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竞争中。如九安医疗与苹果公司合作,设计生产可便携式医疗设备、手环等,检测血压、血氧、体重等基本体征,并通过APP应用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和慢性病跟踪、管理。2013年创业板“九安医疗”的股价尚在10元左右徘徊,而2014年2月一举上涨到25元以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可穿戴医疗产业前景的乐观态度。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可穿戴设备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