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27 09:05
- 作者:张苗
-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是浙大一院的院长,在肝胆外科、器官移植方面造诣很深,国际学术会议常常成为主角。他有多次在国外与顶尖专家合作手术的经历,在他看来,去国外看病,“不值。”
昨日接受采访时,郑树森院长说,在国外,每次看病都要预约,预约好医生更加困难,比如肿瘤患者,往往3到5个月才预约上看病,结果肿瘤长大了,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所以经常有朋友在国外工作、学习、进修的,要做手术的时候都回国来手术。”
他说,在我们医院肝胆外科,确诊需要手术的病人,一般一个星期就可以住院接受手术了。这个效率令国外同行羡慕。
“我们国家600万医生,保障13亿人的看病问题,中国人平均寿命达76岁,这样的效能,在国外根本做不到。”郑树森说,这也表明中国这几年的医改是成功的。
国内大医院的设备先进,型号比国外不少医院都新;另外,国内医生的临床经验要丰富得多,国内医生一年的看病数量甚至超过国外医生10年的看病人数。“好医生需要临床经验积累,多看病人,看病时懂得应用智慧,能潜心研究,医生的技术一定会大大提高。”
郑树森坦言,国内外科医生的手更巧,这从细小的手术上能看得出来,手术讲究胆大心细,手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内不少医疗团队的水平,站在了国际的前列,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
比如浙大一院的肝胆胰外科团队的名声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四年前,浙大一院就向印尼输出了肝移植技术;上个月,郑树森主刀为泰国的名医素拉蓬换肝,素拉蓬担任泰国国防部和多个皇室赞助的科研机构的高级顾问。
郑树森说:“现在国内国际交流非常充分,国际远程医疗会诊已开始应用,到国外看病没有必要。”
不过这样悬殊的看病人数,也造成了国内医生和病人的沟通时间不多。
国内医生一天要看60位病人,而国外医生一天看6位病人,看完3个病人还可以从容喝杯咖啡再接诊下一位病人,“那样医生服务会很好,病人体验也很好。国内医生有很好的临床技术素质,但是比较忙,我们的体制上要做调整,让大医院的好医生专门看疑难杂症,这需要把疑难杂症病人筛选出来,这样的筛选不能靠病人自己来衡量,而是要靠机制。”在郑树森看来,我国今后医改要努力改善分级诊疗制度,让不同级别的医生看不同等级疾病,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
不过现在国内的医生大多数还处在单打独斗的状态,联合治疗是这几年开始兴起的理念,而这样的理念一旦流行、全面实施之后,国内与国际医疗水平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大家对国内看病会更加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