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12 17:31
- 作者:佚名
-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辽源市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工作重点任务,抓投入,改机制,惠民生,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落实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确立了“2+3+4+5”医院发展模式。即2所综合医院、3所专科医院、4所县级医院、5所民营医院,控制了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优化设置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家乡镇卫生院,488家村卫生室,实现了一乡一院、一村一所的标准,打造了“城乡1050医疗服务圈”。争取了国家项目资金,对100%的县以上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设备进行了改造,对7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重建。将市中心医院、市二院、市妇婴医院的内科和妇产科进行了资源整合;将市属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次性全部下放给两区政府。完成了149所村卫生室建设。
二是改革不合时宜的运行管理机制。
市直公立医院全部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年薪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第三方人民调解机制,调解成功率达96.5%。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集中配送,配送价格选择网上招标和医院自采的最低价,同时让利病人4%,实现了同城同价。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辽源市扶持民营医院申请医保和新农合定点暂行意见》,落实了民营医院医保、新农合定点机构等6项待遇政策。持续开展了“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培训”,培训人员9590人次。
三是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
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61万人,参保率达97%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70%以上;建立了城镇居民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放心保),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30万元,大额支付比例最高达到80%。新农合参合人数达63.32万,参合率达99.64%,,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5%。建立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30万元。
四是改变医疗技术服务的提升路径。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经费不低于业务总支出的3%。总投资就达3298万元,选派在国内外进修学习的专业技术人员达985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39项,填补我市空白127项。打造市级重点专科28个,省级以上重点专科9个。全市与国内20家高端医院建立了技术合作联合体,建立域外专家库121名,每年开展手术2500例。病人外转诊率都有明显下降。
五是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年总筹资达1.17亿元(2013年按人均30元标准,国家、省23元,市、县区各3.5元,筹资3667万元),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连续四年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连续三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