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调研 >  医生都去哪儿了 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现象调查
医生都去哪儿了 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现象调查
  • 2014-04-24 09:47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网

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投入,但是“政府的钱往下走,医生、病人往上涌”的怪圈却越演越烈,由于基层医院、卫生院人才流失严重,大量基层群众纷纷拥向大城市看病就医,导致社会医疗资源失衡日趋严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我省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难题。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

主任调走科室竟然濒临关闭

宁陕县医院,虽然坐拥9层的豪华门诊大楼,却因为大批骨干医生跳槽离开,目前全院仅有28名正式医生,院内几个特色科室也因人才流失面临关闭,而当地乡镇卫生院更是因为缺少医生,导致基层群众纷纷外出求医问药……

2011年底,宁陕县医院依靠国家投资建设的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这栋楼高9层,面积近9000平方米,在宁陕县城里特别引人注目。但是,因退休、调出、辞职等原因,仅2012年一年,全院就流失骨干人员12人,虽然当年新进了7人,但这7人随后也因为种种原因纷纷离职。目前,除过领导等行政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医院正式医生只有28人。

在采访中,急诊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在省内大多数县级医院里,多数科室就靠一两个业务骨干支撑,一旦这些骨干医生跳槽离开,往往所在的科室就要面临关闭的窘境。仅以他们医院为例,平时急诊仅有一名正式医生值班,曾发生过无法及时抢救病患,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事故。谈及此事,这位医生尴尬地告诉记者:如果当时急诊科有两位医生,或者配一名医助,这些事故都可能避免。

而该院另外几个特色科室,也因为骨干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到了无法正常运转的地步,例如该院的妇产科,由于原来的科室主任调离后,科里的骨干医生也跟着跳槽走了,结果吸引大量病患慕名追随,直接导致该院就医患者直线下降,几个知名科室竟然落魄到难以为继,濒临关闭的地步。

5年流失3000多执业医师

“医疗卫生人才向上级医院、中心城市医院流动已经成为常态。”这是采访中一位基层医生的观点,而这也是当前省内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遍问题。

据了解,宜川县医院5年就被挖走了15名业务骨干,临渭区近5年来流失了36名骨干医生。在省卫生厅相关统计数据中,2008年至2012年之间,全省县乡医疗机构共有4000余人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实际上县乡医疗机构5年间仅增加了685名执业医师,说明有3300余人流向县以上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导致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越来越弱,迫使大量基层患者拥向城市大医院。

对此,省卫生厅有关专家学者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大城市医院,由于日益增长的就医压力,又不得不继续扩大医院规模,所需人才只好一级一级向下挖,从而形成了病人和医生都“向上集中”的恶性循环,不断加剧基层缺少医生、病人的“双缺”现象,这与当前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90%的病患在县域内进行救治的目标越来越远。

“临时工”问题加剧人才流失

近期,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省卫生部门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调研,但是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除了家庭收入和工作环境等原因外,由于缺乏编制等客观原因,各级医疗机构必须依靠大量招聘的临时人员支撑,而这种“临时工医生”现象,已经成为加剧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我省县级医疗机构编制仍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面对现在繁重的医疗压力,这样的编制数量显然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各级医院的实际需要。以西乡县医院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核定以来,180人的编制至今没有增加过,这里还包括相关行政和管理人员编制。

近年来,由于该院发展迅速,聘用人员从2003年的100余人,猛增到2012年的503人,聘用人员已经成为该院的主体队伍。但是,这些聘用人员的工资、奖金,全部依靠医院收入来负担,包括聘用的医师、护士在内,其实际收入相比编内人员相差甚远,诸如子女就业、分房、提拔之类的“编内福利”,就更与招聘人员无关了。

与之相反,面对一些县级医院严重缺编现象,一些基层乡镇卫生院编制却大量空置,据省卫生厅对包括临渭区等3个县(区)、46家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情况调查后发现,虽然这些基层卫生院均重新核定了人员编制,但由于许多高等人才不愿落户基层乡镇,招考“门槛”又不能因基层卫生院而降低,加之一些基层部门担心财政负担过重等客观原因,导致基层卫生院人才奇缺,空编现象严重。

据统计,这3个县区乡镇卫生院竟然空编412人,而全省乡镇卫生院空编则高达4600余人,更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薄弱现象。

基层“试水”探寻破解之路

近年来,面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我省卫生医疗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一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尝试改革,希望通过制度调整来破解基层难题。

自2010年以来,阎良区医院作为西安市首家综合医改单位,开始由区级医院全面接管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其医改核心内容是实行三个“一体化”,即“编制人员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在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职能不变的情况下,把当地乡镇卫生院整体纳入阎良区医院管理,将卫生院编制全部纳入上级医院管理,区医院领导分别兼任乡镇卫生院领导,实行区医院下派医生轮岗制度,对各卫生院实行行政、财务、后勤等统一管理,此举大大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数年的改革实践,在当地基层卫生院的就医群众日渐增多。

“宝鸡”作为省内首个推行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自2004年起就开始在市属医院推行“新政”,通过给市属医院“松绑”编制的办法,打破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用人单位自主招聘人才,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后即可录用,不再受原来的医院编制限制。除此之外,当地还打破编内、编外差别,使人才不再受干部、工人、正式还是聘用等身份限制,一视同仁实行全员聘用制,同岗同酬,大大调动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此,省卫生厅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存在的“双流失”问题,主要还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所致,关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的事情,谁也没有好办法限制。

虽然,近年来一些基层单位也在尝试改革,但这些“试水”行为往往缺乏政策依据,在具体操作中容易遇到尴尬情况。因此,若想真正打破被动局面,必须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引导,不断深化医改均衡医疗资源,打破当前困局,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基层医疗  医生  人才流失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