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移动医疗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 掘金互联网“蓝海”
移动医疗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 掘金互联网“蓝海”
  • 2014-04-22 09:26
  • 作者:谭辛
  •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医疗正迅速发展起来。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其中,更多的创业者正通过切入移动医疗,改变传统的就医和健康咨询模式,他们开始捡拾医院围墙外的“金子”。

移动医疗“玩法”各不同

近日,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移动医疗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移动医疗领域创业者、春雨天下副总裁毕磊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一方面存在巨大的医疗“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消费者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建立起来。“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就是一场移动支付大培训。”毕磊说。

目前,在国内应用市场中能下载的医疗健康类APP有2000多款,基本上都是健康类软件,可分为健康咨询类、健康传播类、健康管理类等,但在服务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好大夫在线”在线咨询查找相关疾病的权威医生、联系医生预约转诊;“掌上药店”则向用户提供包括疾病、药品、医生、医院、急救知识等自我诊断服务;“口袋体检”则包括测脉搏、心理自测、听力测试等。此外,还有像杏林树公司开发的APP“病历夹”和国内医疗垂直社区丁香园推出的APP“用药助手”等面向医生群体的专业应用,医生可用来查询药品说明书,查看用药指南摘要及全文,使用常用医学计算工具。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在做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但他们的服务定位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呈现金字塔的结构,高端的医疗很有限,移动医疗更多是考虑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让在塔基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春雨掌上医生为例,它主要两块核心业务是自查和问诊。当用户感到身体不适时,可以在APP上点击模拟人体的不适部位,再点击症状,然后相关的病症名称、检查治疗方法等信息就会呈现出来。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用语音、图文的形式免费或付费的形式向春雨掌上医生上聚集的上万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大夫进行咨询。“虽然这些大夫不是很出名,但他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两三年的临床经验。”毕磊说,“春雨掌上医生实现了分诊制度,它帮助用户在感到不适时,不是盲目地去好医院,而是可以先在网上找最好的医生咨询。”

智能可穿戴市场的支点

在众多的移动医疗产品中,最受到投资者青睐的是为医院和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监测的可穿戴健康产品。国内可穿戴设备融资创业公司多成立在2013年,产品集中在手表、手环,应用领域集中在健康、医疗、运动、跟踪定位等。其中,有近一半的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把发展方向定为健康领域。

和创业企业一样,巨头们也在通过可穿戴设备切入移动健康领域。东软推出的熙康腕表具有计步、测速、记录消耗热量等功能,同时与熙康网绑定,用腕表来接收运动计划。此外,百度和TCL合作的智能手环、中兴的Grand Watch、华为的TalkBand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也都具有帮助用户进行健康实时监测和提醒的功能。厂商纷纷涉足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传递出移动医疗产业爆发的信号。

“在移动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收集,特别是无感知的收集。”毕磊表示,春雨不会推出可穿戴设备,但未来会找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获得数据。而其他厂商已经开始做多终端整合来实现移动健康管理,3月28日,虚拟运营商乐语发布虚拟运营商品牌“妙more”,乐语通讯执行总裁赵健表示,用户通过一张“170”SIM卡,可将佩戴的各种智能健康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与云端的信息传输实现健康数据管理。

由于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想真正实现多终端整合尚需时日,这也是很多公司自起炉灶做可穿戴设备的原因。“采集数据的标准不一样,不同的标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移动医疗领域创业者、时云医疗联合创始人郭辉表示,他认为硬件扮演的只是一个数据采集工具的角色,更重要的部分在于通过后续的数据交换不断发现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硬件+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反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

分析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吸引客户。在移动医疗领域,更重要的是硬件背后收集到医疗云端的“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可穿戴健康医疗应用还处在用户的培育期,谁先占领入口,谁才会拥有最终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永燕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智能手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