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上海静安:小医院担纲医联体大角色(1)
上海静安:小医院担纲医联体大角色(1)
  • 2014-02-17 10:33
  • 作者:宋琼芳
  • 来源:健康报

上海市静安区医联体为跨行政隶属的医联体运行探路,成立3年来有效盘活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静安居民对区域医疗卫生的认可度不断上升。区属中心医院担纲医联体主角,上联三级甲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牵全区所有5家一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

以往的医联体大多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但由于跨行政隶属而存在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大等问题,机构间缺乏有效分工,导致医联体推进困难,基层政府对于医联体的持续投入也缺乏动力。静安区卫生计生委主任骆敏华介绍,在充分考虑协调管理可行性与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并与华山医院进行沟通后,静安区决定,让静安区中心医院担纲医联体主角,华山医院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并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

2010年4月,静安区政府与华山医院签约,静安区中心医院挂牌成为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华山医院副院长徐文东兼任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目标之一是,使静安区中心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2010年7月,静安区中心医院与全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覆盖全区的医联体正式组建。

静安区中心医院成为华山医院分院后,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共7人,其中静安区政府4人、华山医院3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静安区政府委派;分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分院院长、常务副院长人选由华山医院提名,党委书记和其他副院长人选由静安区政府提名。

骆敏华认为,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明确区政府和华山医院对分院的直接管理职能,避免不同医疗机构因各自管理体制和目标差异而导致沟通效率低、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也较好回避了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跨行政隶属、资产管辖、筹资渠道等难题,进一步发挥区县主动性,因而推进阻力较小。

中心医院真正成为技术中心

骆敏华介绍,静安区医联体通过不同层次的运行机制,实现各级医疗机构有机联动:三级医院托管分院,二级、三级医院缔结紧密纽带;以会诊中心为支撑,形成区域医疗服务网络;以分院为平台,增强三级医院对社区支撑的针对性。

静安区中心医院27个一级科室中,15个科室的科主任和常务副主任由华山医院对应科室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担任,其中常务副主任常驻区中心医院。徐文东说,华山医院对下基层的专家给予经济上补贴、职称晋升上优先考虑等倾斜,静安区政府也拨款用于专家津贴。同时,在社区接触的大量病例,也有利于专家的科研工作。因此,专家们下基层的积极性很高。

静安区中心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殷晓星2001年大学毕业后就到该院工作,他亲身感受到医联体成立后科室的快速发展。普外科在华山医院派来的马保金主任的带领下,很多复杂手术得以开展,手术量每年递增20%,医生收入翻倍,团队士气高涨。(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据统计,医联体成立后,静安区中心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15%、手术人次增加96%、床位使用率达106%,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74天,出院人次增幅达35%,医院业务收入增加42%。

静安区中心医院的辐射能力也大大提升。静安区政府将静安区中心医院定位为区域医疗中心,加大投入,建设区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等。华山医院放射科医生梁宗辉几乎所有工作时间都用在了静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影像传到会诊中心,社区医生初诊,我们把关,如有疑问,我们会与社区医生讨论,也可利用远程系统请华山专家会诊”。目前,区影像会诊中心已为超过3.7万人次进行拍片审核,误诊率为零。静安区中心医院还与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畅通的双向转诊,已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送患者4384人次。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联体  双向就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