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无线医疗彻底改变医疗行业未来
无线医疗彻底改变医疗行业未来
  • 2014-01-23 09:31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州日报

 

“我们的未来是数字化的医用无线设备。”2009年,美国心血管权威专家Eric J. Topol在《无线医疗的未来》演讲中描绘着未来医疗。

几年之间,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医疗概念日渐深入人心,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让患者变成聪明的病人。他们可以监测生命特征数据,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将治疗前移至预防。

对于有2.6亿慢性病人的中国,移动医疗具有特殊意义。数字化的医疗科技,个人成为健康管家,参与健康革命成为可能。

2011年10月的一个跨国航班上,一个男人突然感到心口疼痛。很快,消息广播了出来:飞机上有医生吗?有人能帮忙吗?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6C号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就是埃里克·托普(Eric Topol),美国最受尊敬的心脏病学家之一。托普拿出一个小巧的无线心电图仪与他的iPhone手机相连,经过检查,托普断定这名乘客心脏病发作。

飞机紧急着陆后,病人很快得到了救治。

方兴未艾

中国移动医疗前景无限

作为闻名全国的无线医疗技术的倡导者,托普早在2009年就看到无线医疗的前景,他也率先采用移动设备为患者监测心电图,为诊治提供数据。

托普协助盖瑞和玛丽·怀斯特夫妇创立了西部移动医疗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已投入10亿美元。目前,3G智能手机、精制的传感器让无线医疗成为现实。

据ABI(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件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

普华永道全球医疗在《中国移动医疗2012》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无线医疗变革的潜力优势独一无二:中国拥有不断增长的大量手机用户以及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户,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另一方面,家庭医疗支出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患者对移动医疗的呼声也更加强烈,他们更加强烈地希望“我健康我做主”,经济学人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五成以上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能够“全盘管理我的健康”。

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付费意愿也与对健康的渴望成正比。

“聪明的病人”

主动参与疾病治疗

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卫生科学院院长Muir Gray在《The Resourceful Patient》提出了“聪明的病人”概念:21世纪开始,医生在医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和家长式的地位正在动摇,而病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来更多地参与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

澳大利亚人沈扬是上海一家移动医疗平台“看处方”的创办人。几年前,他父亲检测出胰腺癌,沈扬从一名医生变成了患者家属,跑遍一家家医院,他切身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他还发现要找到最新的、真实有效的、可执行的信息非常困难。

经过多方奔波,他们得到三个方案:方案一是保守治疗,生命仅能维持3~4个月;另一种是经过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在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帮助下,父亲的生命还可再延长1~2个月;第三种未经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则有希望让父亲康复。

沈扬和姐姐同为医生,他们从医学的视角最终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当时,沈扬的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不能手术,但经过第三种方案8个月的治疗后,父亲接受了手术。生命也延长了3年。

“我希望分享我的经验,帮助更多人。”沈扬说,看病时,老百姓一般聚焦在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这没有错。”他补充说,但患者可以了解更多,更加主动地参与治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与医生一同选择最佳方案。

于是,“看处方”平台就创立了,它帮助大家利用互联网以更好的方式解决医疗问题。近期,“看处方”顺利帮助国内一名先天性冠心病儿童找到国外专家,给予治疗建议。沈扬说,这就是平台的意义。

如今,“慢友帮”、“博医帮”和“广东慢病友等互联网患者互助平台”相继崛起,这些平台让患者不再孤独,结识病友,互相帮助。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刘明宇说,这些患者可叫做“智慧病人”。他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疾病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情况作出初步甚至更深一步的判断。这一方面有利于医患之间关于病情的沟通,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他们的判断跟病人的判断并不一致(有时候病人是对的),会引发怀疑甚至冲突。

个人健康管理

把看病前移至预防阶段

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手机APP的运用,让每个人成为移动传感器。这些设备和运用的原因很简单:将类似创可贴的小贴片或传感器,戴在身上或者放在鞋子里面,这个装置可以发送信号,从而建立一个通往网关的人体局域网,信号传到网上,经过云计算,数据可以传给医生、护士、病人自己,从而及时得到医生建议和治疗。这已从概念走向了现实。

沈阳市浑南新区嘉华社区的刘大爷一早就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着测量血压、血糖和心电图。70多岁高龄的刘大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多年。

2012年年底社区里有了“熙康健康小屋”,每周检测各项指标成了他的必备功课。“每天网上监控自己的血压、血糖,每周在社区进行测量,每月和社区医生唠叨自己的饮食用药。自从有了‘健康小屋’,这三个多月我对自己的身体比过去60多年了解的都多”。

健康小屋的“熙康益体机”成为老人们的健康卫士,只要手指放到设备相应位置,与血压计、血糖仪、心电仪等多种测量设备连接,便可监测相关数据。系统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各项指标都会上传的“熙康云平台”。

“我们把看病前移了一步至预防阶段。”东软医疗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健康管理就像“虚拟医院”,希望向人们传递“主动式”健康管理的理念,倡导人们改变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测睡眠测血糖

数据管理带来健康

患者服务中心中国创始人蓝莉女士说,如今苹果商店提供很多的数字健康的应用设备,从监测睡眠、心跳、运动到营养监测很多可穿戴的设备对于消费者来讲,健康提醒、数据很有用处,可以让人们获益。

“我尝试把从苹果店里面购买的可穿戴数字设备全部使用。非常有意思的体验。感觉是:让数字插上翅膀,带给大家日常健康帮助。”她说,数字设备正在改变人们日常健康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移动医疗故事

罕见布儿获

外国专家救治

徐琳是一位四岁左右女孩的妈妈。她女儿初生时被不幸诊断为“婴儿期主动脉钙化”,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玻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不过100多例。徐琳的女儿在ICU住了3个月,医生无能为力,给了家长保守建议。

“不能掌握命运时很无助。”徐琳没有像其他草根父母一样等待命运的判决,她遍求北京、上海最好的儿童医生,依旧束手无策。相关的信息也是寥寥无几,她从两份尸检报告中才了解到该病的一些信息。但她不甘心放弃出生不久的女儿。

徐琳为女儿建了网站,将病情、治疗等信息一一在网站陈述,向世界传播。不久,美国、德国、比利时等不同国家的专家医生给她发来病情相关信息及治疗建议。其中,德国一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的专家给的具体指导方案带来了希望。

当时徐琳女儿的国内医生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专家交流取经,商量对症下药,在国内外专家的合力之下,徐琳女儿病情好转,效果不错。一岁多时,已与常人无异。如今也不需要再接受治疗,“是一名健康、活泼的正常孝。”

去年12月,天津一对夫妻找到了徐琳,并来到徐琳孝曾经就诊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他们的孝与徐琳女儿病情一模一样,徐琳分享她的治疗方案,如今天津的这位孝病情也好转。徐琳说,数字化时代,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寻找更多的信息与答案,看似不可能治愈的疾豺许会成为可能。

美国专家会诊

中国先心病儿

妞妞,刚过完1岁生日,这是她的又一次新生。出生不久,妞妞被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疑难症状。3个月后,医生会诊,专家说不久会康复。然而,3个月后,妞妞重症肺炎、心脏病发作,小朋友被判定“活不过2个月”。

妞妞的病历上传到看处方平台,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在社交平台看到,带来了福音:他刚投资了一家相关公司,有专家资源。专家从北京飞来广州会诊,给了许多合理建议,妞妞病情稳定。

另外一边,看处方与美国专家搭上桥梁,美国专家分析了详细报告,进行二次会诊,从用药、护理等方面发来全面方案,控制了肺动脉高压。

如今,妞妞面临着另一次生命的选择:一个重要的手术还在考虑之中……

美国心脏病专家托普:

无线医疗彻底地改变医疗行业未来

在托普眼中,无线医疗的预防作用只是其中一环,它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助手。他看到未来的无线医疗指向疾病的控制而非仅健康保剑。

他展望了无线医疗的十大目标,多种慢性病容纳其中。“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有些已经非常接近了。而有些已经以某种人们所知的方式存在了。”

他举例说,糖尿病已经可以持续监测了,方法就是用一个传感器来连续检测血糖浓度,他说,通过检测确定,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这一技术的未来要把监控设备做得像创可贴一样简易,“现在已经实现了”。

托普说需要传递一个信念:医疗改革的国际化,推动这一进程有两件事要做,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他很欣慰看到西部医疗研究的建立,而相关的研究课题已在积极开展。他说创新驱动发展,临床实验后将真正改变医疗。他同时提醒,医疗赔偿、医疗卫生政策等的改变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他指出,另一个重头戏是指引这个无线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这建立在药物数字化基础上,通过生理表现,基因组学、生命组学以无线来理解生物学,“这将是很震撼的事”。他说这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知识组合,80%的主要疾病已经在基因组层次上被破解了。把新旧知识组合在一起,比如用IPhone上一款关于基因类型的应用,作为药物治疗指南。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从所有常见类型判断出谁将会得糖尿玻可以通过遗传基因知道谁会患上乳腺癌等。

托普说,预测了未来谁会得哪种疾病,就可以通过传感器防患于未然,“无线医疗对临床资源、疾病诊断影响深远,将个性化医疗推向新高度”。

托普提醒,人类1/3时间在处于睡眠状况,托普说一般90%的人存在或多或少的睡眠问题,Zeo Mobile该应用不仅监控睡眠质量,同时也提醒别人你是否醒着,一次他妻子进门告诉托普,她想聊聊,托普假装睡着,被他妻子一眼识穿。对此他印象深刻。Zeo还支持数据传输后与同龄人比较,就像一场睡眠质量竞赛。

广州日报:一些通过智能手机的APP监测,生理指标作为医疗的参考价值比起专业医疗设备如何?

托普:通过穿戴式传感器,已经证明在心律、血压、血糖和其他指标上测量精确。

广州日报:个人健康数据的采集,需要借助无线设备,这是否意味着年长者(特别是老人)适用性较低?

托普:不会,因为无线设备设计非常简单,使用极其便利。

广州日报:通过无线医疗设备监测数据,如果病情突变,如何及时得到医生帮助?

托普:APP软件中的算法处理设置能够将最重要的信息抽取出来,这些信息可以很容易地传送给医生。

广州日报:你之前提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佩戴监控设备的研究,试验结果如何?是否可降低他们的风险?

托普:是的,有传感器持续监测心脏的状况,比如心血输出量的参数。

广州日报:你提到的10项无线医疗目标是否已实现?目前情况如何?

托普:大部分目标正在积极地完成,但是并不是全部目标都获得了商业应用。而另外有一些如一种针对高危妊娠的传感器(Sense4Baby)已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

广州日报: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在发展无线医疗过程中,是否会遇到更多困难?有哪些?

托普:困难更少。所有这些技术只要具备移动信号和足够的带宽就能操作。经济学人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健康迎来更大机遇,手机比其他先进技术更大、更快地影响了更多人。这正是步入移动医疗世界的基矗。

广州日报:目前,你认为无线医疗的未来如何?

托普:彻底地改变医疗行业的未来,使其高度个人化和高效率。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革命  健康革命  慢性病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