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智能医疗设备 >  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及盈利模式分析(3)
可穿戴健康医疗市场及盈利模式分析(3)
  • 2014-01-21 09:18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发证券

中国的可穿戴医疗发展

(一)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前景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 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 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 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图18:2011-17年中国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

 

 

图19:2011-17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在具体的移动医疗细分行业中,慢性病管理将占据了65%份额。

(二)可穿戴医疗在目前中国的三种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能够在24小时内运营的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分企业自办、附属医疗机 构建立、医疗机构和生产商联合建立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的 规模,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共享专家系统资源,大多处于保本和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这三种远程监护模式

1)企业自己成立远程心电监护分析监护中心,申请自办法人医疗机构来出具心 电图分析报告,它们是;北京中卫莱康公司;秦皇岛康泰公司。

2)由医疗机构独立建立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各个远程心电监护监护仪器 厂商合作。它们是:上海康汇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远程心电 监护中心;

3)由医疗机构和远程心电监护生产厂商联合举办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它 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中心(和上海吉量公司合作);山东 齐鲁医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和优加利公司合作)重庆新标公司远程心电分析中心

(和重庆大坪医院及武汉亚心心血关病医院合作;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和威灵公司合作)。

(三)中国远程监护的公司及盈利模式

为什么中国不能复制CardioNet的商业模式?

 

 

 

 

美国医疗保障系统比较发达,公众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医疗服务,因此CardioNet与健康保险合作的模式能够锁定用户,很快获得市场认可;国内社保体系尚待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占比本身很低,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医院主导的医 疗体制限制了可穿戴医疗与健康保险公司合作的空间。但国内民众却有付费购买医 疗保健服务的习惯。

1、四维医学科技:与社区医院和诊所共生 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心电图诊断,提供24小时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它采用嵌入移动通讯模块的心电图设备,在社区诊所收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心脏病医生在收到数据后10分钟审阅并发回诊断报告。它为校医院和社区诊所提供24小时及远程 心电图诊断服务。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科医生不间断在岗发回诊断报告。 报告的主要结论通过短信自动发送到在场的全科医生的手机上。四维医学科技现在 为上海的17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覆盖约四分之一的上海居民。

由于社区的全科医生通常缺乏辨别心血管疾病细微差别的专业知识,有些时候 这些细微差别可以决定患者生死。设立专职心脏科医生代价昂贵,且由于社区病源 少难以维持。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诊断模式来自领先医学院的医生诊断为社区诊所 就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资质和信誉保障,另一方面成本仅相当于雇佣全职心 脏科医生的30%。

2、新元素医疗:健康小屋+会员制服务 一部3G手机,一台便携式血糖血压检测仪,随时随地测量自己的血糖血压,测量结果还会同步上传到三甲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数据库形成个人健康记录,一旦健康指标出现问题,网络保健中心会第一时间提醒就医……

3、建立健康小屋:健康小屋的作用在于依托大量的社康中心铺开线下检测网点辐射人群。建立健康小屋需要取得卫生局的许可,开放社区健康中心给新元素公司。分布在各个社区中心的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无线监护设备,仪器数据实时同步到配 套的手机上,五分钟后,测量的最终结果就上传到网络保健中心,并更新用户的电 子健康档案。

4、分诊与预警: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本电子病历,档案中一旦有异常指标出现 就会发出预警,后台医生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网络保健中心根据医生们的意见设臵 算法来筛选出需要优先治疗的病人,达到分诊的目的。

5、检后管理与平台推广:医院将每个体检的用户都纳入到网络健康平台,提出 了“1天体检,364天的健康呵护”观念,检后管理成为医院的差异化服务,对患者 更具吸引力。同时医院可以提高效率,健康小屋也给医院带来人流量。

 

 

这个网络健康中心对亚健康、老龄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通过无线实时 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血糖监护及糖尿病随访、前列腺癌随访、新膀胱癌随访、母胎监护等多个子系统与实现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该系统已在深圳市包括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8家医院使用,深圳外的客户有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贵州302医院等国内300多家医院。

 

共4页: 上一页 [1][2]3 [4]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可穿戴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