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广东药交所模式横空出世“带量采购”成为2014招标关键词
广东药交所模式横空出世“带量采购”成为2014招标关键词
  • 2014-01-03 10:17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对于2013年来说,广东药交所模式的横空出世无疑给整个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它将权力下放给市场,意图将传统的招标规则打破。也正是因为颠覆性的改变,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广东这个省份,频频动态也牵动着产业界、资本界的心。

从5月广东药交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不分质量层次”、“唯低价”、“带量采购”等关键词引发市场恐慌。药企、协会等多方曾一度上书,企图改变这一规则。然而,最终定稿却未变初衷,坚持上述原则。

“我就是我!”一贯率性敢为的广东似乎想向世人证明自己。但是改变传统的道路从来都是布满荆棘,广东也不例外,原本计划7月启动的交易平台一拖再拖,直至今日,药交所还在一片混乱当中,首批基药竞价交易结果还未出炉。

**广东药交所模式横空出世**

时间追溯到2013年5月,广东省卫计委(原卫生厅)公开征求药品交易新规的意见,横空出世的药交所模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划分质量层次、对质量一向重视的广东却一改往日作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注重价格。

其实,广东嬗变的背后存在着无奈的原因。去年年初,高州市人民医院被央视曝光医生收取药品回扣,医药代表打点医院各个关节的利益链完全呈现于镜头之下。这一曝光使得昔日被治疗费用低、无回扣、政府投入低等光环笼罩的“高州模式”瞬间崩塌,又回到了天价药、高回扣的公立医院旧路。

另外,广东上轮基药降幅较为缓和,被指降价力度不够,因此,过去的广东省药品招标模式遭到上层领导的直接批评。

在舆论压力及政绩冲动下,广东探索另一套招标采购模式势在必行。今年年初,该省副省长林少春在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改变由政府直接组织招商的模式,变成由政府来制定规定,提出要求,然后建立一套机制,由第三方交易平台来交易。”

今年9月,经过几轮波折后,孕育良久的广东药交所模式终于揭开面纱,即利用药品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按照医院联合体或片区等为单位,将同个品规药品的需求合并后挂网招标,企业通过竞价独家中标,招标每月循环一次。

该省卫计委内部人士表示,广东药品交易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充分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不会设置太多的准入门槛,只要是获得国家认可的生产资质的药品,都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在质量上有药监部门在把关,在基本的药物交易工作中无需人为的划分质量层次。

**改革道路步履维艰**

每一个新鲜事物都会遇到各方阻力、每一次改革也会步履维艰。广东从征求意见稿到最终稿、从平台上线到交易重重阻碍与争议一直存在,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业界敏感的神经。

征求意见稿下发后,质量不分层、价格权重大等招标规则受到整个医药界的责问与批评,多家行业协会上书呼吁修改、多家上市公司也向有关部门申诉。由于饱受诟病的药交新规迟迟不出,原计于7月启动的交易平台也一拖再拖,所有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

尽管谩骂与埋怨声不绝于耳,但是广东依旧“一意孤行”,在经过持续4个月的拉锯战后,药交新规最终还是未变其初衷,对招标限价与杀价规则仍然严厉。虽然,广东药招办内部人士一直不同意招标“唯低价”的说法,然而,各药企实操者却无一例外抨击其“唯低价”,该省一家中型药企的总经理还担忧,如果广东目前的招标政策在全国推开,降价不可避免。

比起药交新规的一波多折,广东药品交易进度更是进展缓慢,让人瞠目结舌。按照原计划,2013年7月基本药物上线交易;2013年10月医保内非基本药物上线交易;2014年1月非医保品种上线交易;2014年4月医用耗材交易;2014年7月中药饮片交易;2014年10月医疗设备交易。然而,直到9月末,广东交易平台才正式上线,10月底才开始要求企业、医院等做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交易系统的多次瘫痪、交易效率的过低、递交程序的繁杂,药企招标人士纷纷表示无奈,“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一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招标负责人表示,现在交易平台确实存在一些混乱,议价程序也较为复杂,“由于是第一次交易,这些混乱也会很正常,待基药交易时进行带量采购混乱现象就会好些,药交所对部分繁杂的程序也会修改”。

也许正因为混乱,基药的交易才会几度食言。此前,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高层曾向媒体透露,预计在12月中旬完成首轮基药招标。一知情人士也表示,广东已下硬性命令,在年底前公布首轮基药招标结果。事实上,现在已经跨入2014年,除低价药已经完成“任务”外,基药仍在艰难推进中。

一卫计委政策研究专家表示,药交所模式虽然先进,符合市场化要求,但是在药品采购集中度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其实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采购配送中出现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广东的药交所模式不会被中央认可”。

**带量采购为2014关键词**

无论广东药交所模式是否得到中央的认可,其医联体或医院带量采购的经验或被采纳,并将成为2014年的招标关键词。

带量采购,是指在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由医疗机构或医联体与药企进行成交确认,明确采购的品种、数量及价格等,量价挂钩,以获得最低采购价格。

在提前曝光的发改委药价座谈会上,“带量采购”这一概念被多次强调,并将推进到下一轮招标工作中。有消息人士指出,现在发改委已会同卫计委、药监局和工信部等部门,收集基层采购量的数据,为“带量采购”做准备。

其实,除广东外,上海也在酝酿带量采购。在去年年中,上海拟推进医保的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工作近乎“难产”。这并没有动摇其带量采购的决心,在2013年推进的基药和首批非基药招标中,均没有进行质量分层,将招标环节后置至医院,为带量采购铺路。在广东、上海这样的用药大省,“带量采购”雏形初现。

事实上,“带量采购”或为药企再度蒙上一层降价阴霾。在众药企人士看来,所谓的“带量采购”实际上是“二次议价”的变相说法而已,目标就是为了压低药品采购价格,企业承压很大。

【责任编辑:sunyue TEL:(010)68476606】

标签: 广东药交所  带量采购  医药行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