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调研 >  微信看病平台,怎么用有争议(1)
微信看病平台,怎么用有争议(1)
  • 2014-01-02 10:41
  • 作者:袁月
  • 来源:健康界

时下,会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人越来越多,餐馆订餐、航班选座位、查天气预报、预约出入境服务、查询交通违法信息,甚至在佛山市,市民可以通过“健康佛山”公众微信预约挂号。可以说,微信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12月11日,上海《青年时讯》报道,80多岁的黄秀琴老人,手术后需要复诊,因为年纪大,不方便赶到医院,杭州市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凌峰就想到,通过微信观看黄大妈伤口的照片,让黄大妈免于挂号排队的奔波。为了方便患者复诊,这位医生还复印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发给患者,通过微信为患者随访。

对此,网友评论说,新科技助人看病,免去患者奔波之苦,真要赞一个。但反对声也此起彼伏,微信看病和之前的微博看病,不是一样有风险吗?

只要你想帮助病人,你就可以用好这个平台

“东大夫”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大夫的微博认证名,作为微博红人,张晓东大夫很快又参与到北京肿瘤医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使用微信的先驱者,她感到微信平台带来的服务,让她更加满意。

张晓东介绍,化疗病人离开日间化疗病房后,要遵医嘱按时服用出院所带的药物,还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定期门诊随访。“之前我们总是把办公室的电话留给病人,但病人家属往往主诉不清。”有时家属说的情况特别严重,等病人被送来后,发现根本没问题;有时家属懒得来复查,大夫打去电话询问病人血常规时,家属说没事儿,等复查时来看,病人已经出现4度骨髓抑制,不及时处理会有生命威胁。

微信出现后,我们就让病人家属拍一段病人的视频发过来,再把血常规的化验单拍照发微信过来,这样,我们就能远程遥控,掌握病人的治疗情况。

微信除了帮助张晓东管理复诊病人,还帮助她对进修后的外地大夫进行再教育。比如,曾经在她科室进修过的外地大夫,现在经常通过微信,把自己接诊的有疑难问题的病人情况发给张晓东,请她帮助诊断。

受惠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还有著名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专家张强。带着招牌式的微笑,张强给健康界介绍了他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感受。“只要是通过注册进来的,都是我的老病人,他的全部信息都会出现。九成患者通过这个平台,是可以得到帮助的。”通过这个平台,张强给予老病人随时的“健康护卫”。

张强鼓励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要使用这个平台的医生,“不要担心,也许目前大部分人还没在用,但不要着急,只要有少数人在用,这个东西就会慢慢发展起来,它的粘性会越来越大。”张强说,只要你想帮助你的病人,你就可以用好这个平台。

病人用你发过去的方案,出了问题怎么办

同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任却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公开反对者。

“病人按照你发过去的治疗方案,吃药、治疗,出了问题怎么办?”这位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叫临床医生,就是要走到患者身边去,面对面的做诊疗工作。一个临床医生不仅应该关注各种先进知识和技术的运用,更应该对病人有细心的体察和感性交流。如果不能将病人的心情调节好,会给诊疗带来很大难度,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成为治疗的关键。

诊疗效果好不好,不是一个工具来了,就能解决的。更主要的是医患两端的问题,而不是渠道的问题。

“我不敢在网上说话,因为我怕我说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位主任认为,微信平台亟需相关配套的政策,“信息发出去,出错了,谁负责?出了涉及法律的问题,谁来保护大夫?”

对此,张晓东也深有体会,曾有病人拿着自己的病例问她,是否该手术?张晓东看后,通过微博回答说,可以不手术。但还没点“发送”,她赶紧把回复删了。她想,要是对方拿着这句话,去找当地医生麻烦怎么办?“治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有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在网络上家属的诉说不是专业人士,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所以,这样的网络回答,一定要谨慎。”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微信  挂号  看病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