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技术标准 >  医生微信指导患者“医后服务”能否跟上?(1)
医生微信指导患者“医后服务”能否跟上?(1)
  • 2013-12-24 09:21
  • 作者:程洪川/刘露瑶/黎奎
  • 来源:重庆晚报

微信也可成为一种治病诊断的方式了!日前,新桥医院普外科开通微信随访预约平台,患者只需用手机发一段病情文字或图片,就可和医生直接交流,尤其是已就诊或手术过的患者,将得到医生指导。

“这种人性化服务以某个科室、单个医生为主。”该新鲜事物的产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病人治疗、手术出院了,除了自己主动上门咨询复诊外,基本与医院脱离了联系。市民说,家电、通讯、汽车等多种行业都有售后服务,医院能否设置专业的“医后服务”机构呢?

贵州患者   微信求助重庆医生

袁先生:“医生,我吃了一周多的药,伤口处仍然没减轻,痛得要命,怎么办?”

新桥医院医生:“您仍要继续用药,饮食以利于消化为主,大便要宁稀勿干,必要时局部可抹点止痛的药膏,若伤口有变化,随时联系。”

这是昨日上午贵州直肠癌患者袁先生通过微信预约平台求助,新桥医院普外科副教授肖卫东博士及时为他做了远程诊断,并提出了建议。

肖卫东是该微信群的创建者。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创建该群想法来自于今年8月的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互相加微信群启发了他。

“能否把这种方式应用到与患者的沟通中?”肖卫东说,科室平时病床比较紧张,有些患者未了解情况就来医院,结果没床位只得住宾馆等。有的患者术后效果好,可就近到社区医院处理,也跑到医院来咨询。

微信平台    减少患者路途奔波

“建立这个平台,就是让患者能直接与主治医生沟通,免去患者不必要的奔波,算是一种售后服务吧。”肖卫东介绍,微信群刚开通,就吸引了43名术后患者及患者家属,内容涉及吃药剂量、术后恢复状况等。病人通过这个平台,坐在家中就可以得到医生指导和建议。

新桥医院普外科主任杨桦告诉记者,目前平台还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完善其中的一些细节,在平台上坐诊的大夫只有肖卫东一人。一旦时机成熟,将在科室铺开,每个医生都参与进来,为自己接诊过的患者答疑解惑。

市民评价     “医后服务”贴心交流

微信平台的建立,受到患者的欢迎。原因除了能方便咨询,省去跑医院的麻烦外,更多市民看重的则是能面对面地和专家交流,真正享受到了“医后服务”。

“患者在医院看病、动手术后,主治医生或专业医生最了解,出院后有什么问题,他们更能说到点子上,让人放心。”网友“情最真”表示,现在很多医院都会有医后电话回访等服务,但打电话来的往往是不了解情况的护理人员。

“很多医院都有电话回访、医院微博等,但要想得到专业医生的解答很不容易。”家住渝北区鲁能星城一街区1栋的吴端说,前不久,他的亲戚患冠心病,到一家医院治疗后,也有医院的护理人员打电话回访,但真正有什么情况想咨询,也是护理人员转达,少有负责的医生直接沟通。即使有,也不及时,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那时患者早已到医院看过病了。

“家电、通讯、汽车等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希望医院可以设置”医后服务“机构。”不少网友表示,一种疾病的治疗、手术后的休养等,都有一定的周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终生都需要维护。但事实上,目前医疗行业正缺乏这种对病人出院后的“医后服务”。

指导服务大多是科室或医生个人行为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走访主城多家医院的科室,几乎所有科室都设有电话回访,但回访并非医生,大多是护理人员,回访内容以服务态度、满意度为重点,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并不多。

“除了调查满意度外,主要是询问病人的术后状况,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坦言,回访时,很少就疾病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和建议,多是从医患情感上交流。同时,即使有病人提出一些咨询,他们也需要向医生咨询后再回复。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微信求医  便捷就诊  远程诊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