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600亿元市场 私人健康管理行业蓄势待发
600亿元市场 私人健康管理行业蓄势待发
  • 2013-12-19 10:59
  • 作者:刘玉华
  • 来源:39健康网

私人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对个人健康为首选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涵盖了常规体检、预约挂号、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当下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个投资热点。

基本服务于富裕阶层和“金领”人群的私人健康管理,在国内已初步发展成一项颇有规模潜力的产业。有人估算,中国健康管理市场潜在规模大概600亿元,而现阶段仅实现了30亿左右。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慢病高发、空气污染等各种因素而引发的担忧,以及富裕人群对健康生活需求提高,都给私人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年均增幅55% 私人健康管理行业飙升

中国的私人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是做体检起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我国体检行业迅猛发展,行业年均增长率约为55%。尤其2003年非典疫情(SARS)以后,公众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团体体检业务随之升温,催生大批新兴的体检机构。据中国医师协会2010年统计,我国各类健康体检机构迄今已发展到6000多家。

在为合作企业提供团购体检服务的同时,体检机构开始重视高端客户对于健康管理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些富裕阶层和“金领”人群由于工作档期等诸多个人因素,更需要个性化私人健康管理服务。

自2005年开始,不少体检机构依托常规体检业务,华丽转身成为私人健康管理机构,并陆续推出私人医生、健康会所、远程问诊、移动医疗等多种形式的个性化私人健康服务。私人健康管理服务一方面增加了自身提供服务种类多元化的优势,另一方面也直接带来巨额利润。

慈铭体检集团2012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注册资本12000万,2009年营业收入约为3.38亿、2010年约4.49亿、2011年5.75亿,年均增幅20%以上。而在10年前,慈铭创立时的注册资本仅有100万。

在2012年,慈铭体检集团布局高端健康管理业务,开设高端医疗会所,拉开向私人健康管理集团战略转型的序幕。

如今,我国的私人健康管理机构已陆续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体检业务,开始将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为富裕阶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政策法规滞后 私人健康管理行业遇瓶颈

历经十多年蓬勃发展,中国私人健康管理行业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行业监管的滞后,尤其是横在行业跨越上升之路的一大阻碍。

2010年,卫生部针对体检市场出台了《健康体检机构管理办法》,首次由政府将体检机构正式定义为以开展体检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分为体检中心和体检站。

《办法》重点强调了医检分离,并对体检业务所急需规范的准入门槛、人员资质、体检项目标准和质控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如体检站要求建筑总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检查室面积、检查通道的面积也都做了硬性规定。

这对扩张迅速的体检行业有一定指导作用,但这些规定对于已在开拓私人健康管理业务的大型体检机构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意义。

除了政策层面的因素,专业人才极度匮乏、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因素,也对私人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产生了阻力。

据卫生部人才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获得活动健康管理师认证资格的仅有1400多人,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在现实中,健康管理师挂牌、不在岗的现象比比皆是,据专家估算,我国至少需要200万健康管理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的匮乏直接反映在服务水平上。私人健康管理机构所搭配的体检套餐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又无法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这让部分人产生“健康体检是走过场”的错觉。“不专业”的形象,也是严重制约私人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从经营的角度来说,私人健康管理行业没有门槛,只要能卖出体检卡,机构便能获利,这进一步加剧了私人健康管理的不规范。

有专家指出,中国私人健康管理公司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当保险公司的业务承包商,为其客户提供专业的私人健康管理保障,尽量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支出,形成私人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和个人相互制约、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但要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结合,在中国,目前还是有待填补的空白领域。

600亿元市场将是谁的天下?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保证一切生活质量的前提,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而就医资源紧张的背景下,私人健康管理行业获得了生存的土壤。

面对我国13亿民众的健康需求和600亿元的市场规模,私人健康管理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野蛮生长到良性竞争,私人健康管理机构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现行体制下的中国,光有百姓的需求和经营企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行业更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政府的监管和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有责任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条例,确立私人健康管理的准入制度、规范其机构业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处罚标准,实现优胜劣汰,避免行业鱼龙混杂、无序竞争搅乱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完善的行业政策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指明奋斗的目标,鞭策私人健康管理机构提供提供性价比适中、利润合理的服务,促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实现私人健康管理惠及每一个人的目标,目前距离我们有多远?在监管政策尚未明朗之前,人们只能寄望这一天的到来越早越好。

【责任编辑:sunyue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产业  健康管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