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深圳:2442家民营医疗机构近六成亏损
深圳:2442家民营医疗机构近六成亏损
  • 2013-12-02 10:00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日报

据统计,深圳有2442家民营医疗机构,占了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77.6%,其中民营医院只有77家,其他均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从整体上来看,深圳民营医院规模小、技术水平偏低,与公立医院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医疗市场。 

中海医院欲创二甲医院,但面临着用地难题,制约医院做大做强。 

中海医院欲创二甲医院,但面临着用地难题,制约医院做大做强 

民营医院普遍存在重点学科建设不足的问题。 

民营医院普遍存在重点学科建设不足的问题

为何深圳的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呢?“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开始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不少民营医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诉民营医院面临的困难,用地难、缺少财政补偿、税收重、人才引进难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医院的发展。据悉,深圳民营医院中只有三分之一能赢利,三分之一能持平维持经营,剩余的三分之一尚处於亏损中。

用地难

影响医院做大做强

用地之困已经成为深圳民营医院做强做大的掣肘之一。

位於龙岗布吉的深圳中海医院目前就面临着用地的问题。深圳中海医院集团董事长助理汤志晴告诉记者,为了响应深圳市政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有规模、有档次、有水平的医院,还是一级医院的中海医院目标是创二甲,但是二级医院对医院的硬件,比如床位、科室设置、门诊量、建筑面积等都有要求,“目前医院开展的床位是280张,如果要创二甲的话,医院还要增加床位,医院的用地面积必须要增加”。

“医院行政办公楼层的用地是租用了村委的,本来想把这个大楼买下来,但是没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是很难把这个地方买下来的,医院也没有那麽多钱,只能先通过租用的方式一步步来解决医院的用地问题。”汤志晴无奈地说。中海医院集团旗下有三家医院,除了中海医院外,另外两家慈海医院和龙翔医院也都在龙岗,“当初再举办慈海医院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中海医院受到了用地的限制,周边没有地方扩大医院的规模,只能另外选择地方开办另一家医院。”在她看来,如果能集中人力和财力把一家医院做强做大,肯定会比做几家更要有竞争优势。

深圳龙城医院院长王玉林也告诉记者,为了填补深圳没有康复医院的空白,该院计划新建一个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800张病床的三级康复医院,“医院已经加入了爱联片区旧改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光拆迁补偿就要4亿元,再加上建设费用,至少要八九亿元。”王玉林说,“而且现在还要面临按纯商业用地标准补地价,并按有关规定要拿出高达34%的用地面积无偿贡献给政府的问题,如果是这样,医院将难以负担。”民营医院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仅这八九亿元,至少也要10年才能收回投资,达到盈亏平衡。

要创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也受到了用地的束缚。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邬绍文院长介绍,按照该院发展规划,要建设产科、产房、新生儿科及扩建其他科室,估计需要业务用房面积至少4—5万平方米,“需要将现有建筑重新进行规划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该物业产权目前属於市政府,重新规划投资手续繁琐,政府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政府能将产权出让给医院,5年后,医院会还给政府一个一流的、现代的、科技型、高尖精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管理乱

管理人才流动性大

今年9月底,作为广东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深圳龙珠医院被拍卖。虽然最终流拍,但龙珠医院已经成为深圳民营医院中最失败的一个案例。

优美的环境、宽敞又有气魄的门诊和住院大楼、一流的设备仪器,龙珠医院为何连连亏损,最终面临被拍卖?对此,刘先哲分析认为,龙珠医院之所以年年亏损,主要是投资方没有医院管理经验,没有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经营管理不善。记者了解到,龙珠医院开业5年间,医院先后换了6任院长,包括多个来自深圳三甲医院的退休院长。一些退休院长拿着高薪,但责任心不够强,有建议医院改用年富力强的“职业经理人”,但医院高层并没有采纳。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是聘用的,在待遇上没法留住人才,科室建设不到位,难以吸引病人,形成了恶性循环。医院拥有国际一流的肿瘤检查设备,却没什麽懂行的专业人员操作,也缺乏核心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医院只能年年亏损。

“在不少民营医院的经营者看来,政策制度是制约深圳民营医院难以发展的最大问题,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在於医院的管理。”一位民营医院的医生也表示自己的看法。该医生表示,一些民营医院缺少好的管理团队,管理战略缺失,“经营者从开始就把医院变成赚钱的工具,又让医生薪酬制度和业绩挂钩,这样牢牢绑架了医生,使医生不得不过度医疗,导致整体医疗诚信度降低,医生也失去积极性,只能往公立医院跑。”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人在医院管理上并非科班出身,难以管理好一家上百人的医院。

而且在民营医院行业还流行这样一句话,“法人代表是‘傀儡’,院长是打工者,一切在投资人的掌控中”。这就导致了投资老板的个人意志决定一切,医院管理团队也很不稳定,高薪请来的院长干一两年就辞职的很多,“有的甚至还是家族式经营,极不利於建立医院管理。”该医生说。

深圳某医疗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由於夸大广告、过度开发、医生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民营医院面临信任危机。“这时候医院更需要有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制定医院发展的品牌战略,打造出医院的品牌,应对诚信危机。”

税负重

三分之一民营医院亏损

虽然深圳民营医院主要集中於妇科、泌尿外科、整形美容等专科,但是大部分的民营医院也多少会提供一些基本医疗服务,有的甚至绑定农民工医保,为辖区的农民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汤志晴告诉记者,中海医院现在每日的门诊量是1000多人,高峰期达到1500人左右,去年住院人次也突破的1万,医院还绑定了5万多的农民工医保。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结算是门诊费用实行包干制,即社保机构根据绑定在结算医院的参保人数,把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头定额拨给结算医院,由医院统筹管理、自主支配。据悉,社保部门是根据每人每年80元的标准补助给医院的,但是医院每年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际远要超出这个标准,导致医院年年亏损,仅去年就亏损了80多万元。

“民营医院的收入中,广告投放要支出20%,房租要支出5%,设备投入要支出5%,还有25%的所得税,这些投入公立医院都是没有的。”阳光医院集团副总裁陈浩算了一笔账。而与之相反的是,公立医院一年有收入17%左右的政府补贴,这一块民营医院也是没有的,这一系列的支出加起来,民营医院在支出上比公立医院一下子多出了50%以上,经营的负担很重。

深圳中海医院集团总院长刘先哲也直言深圳民营医院做大做强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政策的不平等。“公立医院没有用地等方面的顾虑,而且政府对於基本医疗服务每年还有大量财政补偿,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开始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生存。”他介绍,国外的医院都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之分,但是对於像阑尾炎这样的常见疾病,政府都会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对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进行补偿,而这在国内却是没有的,政府对於民营医院没有提供任何财政补偿。“所以民营医院的经济压力很大,运营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投入有限,政府也没有补贴,医院就留不住人才,民营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竞争的时候一直处於弱势,只能靠自己想办法生存。”刘先哲说。

除了经济补偿外,民营医院缺乏政策扶持还表现为“一重一贵”。“一重”是指税收负担重,民营医院享有3年免税优惠政策以后,每年仍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这加大了医院的成本支出,增加了风险性,生存环境欠佳。“一贵”则是指民营医院的水电气费较贵。汤志晴告诉记者,民营医院的水电气费用仍是企业和工业标准,这是医院一笔不少的开支,负担仍很重。“医疗是一个公共事业,有着其福利性、公益性的特殊性,不能按企业标准来计算。”

刘先哲透露,除去每年净利润的25%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剩下利润的40%用於药品耗材,40%用於人力资源成本,剩下的部分要用於租房、水电和设备更新等,中海医院每年所得的利润很少,基本上只能维持医院的运营。

深圳民营医院联合党委曾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深圳22家民营医院进行了专项调研,调查发现,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等低收入人群,总体效益不佳。从全市整个民营医疗市场来看,只有三分之一的医院赢利,三分之一只能持平,剩下的三分之一则处於亏损。

人才缺

高薪也难留住好医生

“办好一个医院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硬件、技术团队、管理和发展后劲,这四个条件中,人才占了重要的一部分。”刘先哲说。

然而,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深圳民营医院的致命伤,使得民营医院在学术和医疗水平上难以提高,没有好的医生,就更难以吸引患者去就医。

刘先哲表示,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一个好的医院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技术团队,才能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患者。”然而,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招人难,招有水平的医生更难,招有水平的中青年医生更难。“很多民营医院只能招到已退休的老医生和刚毕业的学生,而等到民营医院把这些医学院毕业生培养起来之后,又大多会流失到公立医院里面去。”他透露,中海医院有45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的医生有40多个,但是以退休返聘的医生居多。

据介绍,由於民营医院在硬件、科研等方面所提供的条件比不上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只能靠高薪来揽人。“一般来说招聘院长、科主任等重要岗位和学科骨干的薪资都要比公立医院高,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汤志晴说,其他方面都比不上公立医院了,如果薪酬还低的话,没有人会愿意来的。当然,也不是民营医院所有医生的待遇都会比公立医院医生要高,大部分普通医生的待遇其实比深圳公立医院医生还要低。因此,民营医院医生的流动性很大,一些年轻的医生干了3—4年之后,发现民营医院不能提供更好的薪酬、科研平台等,都会想往公立医院去。

“民营医院医生在评职称、科研申报、重点科室申报等方面存在困难,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自己培养的医护人员经常被公立医院挖走,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王玉林也表示,“民营医院经常为公立医院培养医护人员。”

记者采访中发现,深圳一些三级、二级民营医院中,普遍存在重点学科建设不足,缺乏在市内外具有先进水平和影响力的学科、人才与团队的问题。人才的不足,导致学科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且医院人才结构也很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比例偏低,退休返聘的医生偏多,护理和中级职称医技人员流动性大。科研力量和教学水平薄弱,严重影响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院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专业人才是根本。但是目前医疗高级专家人才大多集中在体制内的公立医院,虽然政府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比如推广多点执业等,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很难实现,很多公立医院基本上不会放人。”刘先哲说。他透露,该院目前就没有一个进行多点执业的医生。因此,在他看来,民营医院应该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的待遇,政府应推进公立对民营医疗机构在技术支持、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扶力度。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深圳  民营医院  公立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