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06 10:09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能够测心跳、血压等指数的手表;可随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手机移动APP;刷一下身份证,自助体检终端就会出现包含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个人信息的健康档案……
随着穿戴式设备、移动医疗、大数据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医疗器械纷纷“玩”起了跨界,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医疗器械正从生物医药产业脱颖而出。
“所谓跨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网络与医疗器械领域的跨界融合。”科技部生物医药处处长张兆丰日前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呈现出多产业交叉融合、多资金渠道不断投入的新局面。
不过,这种称得上很炫、很新的商业模式,也对企业、学界、医疗系统、管理部门提出了诸多挑战。
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医疗器械正从生物医药产业脱颖而出
跨界为求新增长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医疗器械行业的跨界融合成为热门话题。
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看来,医疗器械拥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同的固有特征,而这也注定了该领域最终要走跨界之路。
从去年年初开始,医疗器械就获得不少电子制造商的青睐。西门子、索尼、飞利浦等公司纷纷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中国家电巨头TCL宣布将成立医疗器械集团;苹果、IBM等公司也将这一领域看作是未来市场利益的下一个增长点。
在张兆丰看来,健康需求是所有技术和市场的终极走向,这也意味着其他行业向医疗器械辐射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样,医疗器械向其他行业融合也会迸发出新的态势。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医疗产业、养老产业以及第三方服务业都被列为重点行业。张兆丰认为,将医疗器械融入健康服务业同样值得关注,比如将疾病检测技术、慢病管理技术与房地产融合,有望促进“养老地产”的发展。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受增长压力所迫,当前的医疗器械企业急需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源。观察A股市场上的一些医疗器械企业不难发现,多数在首发IPO时,企业增长速度很快,但随着企业主打产品占领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后,就面临着发展瓶颈。
“单靠一种产品、一种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遇到障碍,这也逼着企业走多元化道路。”乐普医疗总经理蒲忠杰觉得,医疗器械企业除了要做到专业、专注,更需要重视多元化有机统一,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进入更加稳定的上升通道。
国内发展遇壁垒
其实,早在互联网兴起之时,就有人预言,医疗器械行业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却对记者表示,目前许多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以及手机APP,最多是一种娱乐形式,其诊疗效果实际很难让人相信,产品也容易被模仿和超越。而真正有价值的跨界产品,还是应该放在临床应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上。
可是,高端医疗器械涉及面极为广泛,并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全盘胜任的。再加上跨国公司近几年加速在华扩张占领市场先机,也导致国内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并不那么乐观。
TCL可以说是国内最早进行兼并和跨行的品牌,TCL医疗集团董事长陈治却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坦言:“国内产品基本上还是处在中低端,很不客气地说,即便是想往中高端突破,也极为困难。因为都被跨国大公司所控制。”
不过,这从另一方面来讲,高端领域被大型国际企业控制,也代表着它们在技术、市场、临床以及长期投入、回报各环节都已经成熟,中国在这方面显然还处于摸索阶段。
张兆丰对此坦言,医疗器械门类众多,每类产品都有自身的技术特点,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结合,更需要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
但很遗憾,国外有相对完善的利益链条机制,而国内产学研医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很顺畅,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不足,产业链也相对缺失。
此外,来自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孙毅却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跨界产品在国内却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我们去申请科委的基金,但人家却说,"医疗信息化到底是属于医药方面管,还是属于TMT通讯方面管?"结果不得而知。”孙毅一脸无奈地说。
华科创智总经理周志峰也认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跨界确实比较难。“国外企业通过大量实验,持续十年才做出的产品,中国却对其材料都不是很清楚。”他认为核心问题就在于中国并没有掌握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甚至是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这还谈何跨界?
如何破题
由此看来,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高增长显然是毋庸置疑的,同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与IT等领域的融合,医疗器械从诊断、监护到治疗等各个细分领域,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
据市场分析公司IDC统计,2012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市场规模为176.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未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还将加速,并推动PC、服务器、软件和服务的需求。
医疗器械跨界带来的商业价值同样吸引着投资机构的眼球。君联资本执行董事蔡大庆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他们目前就已经投资了近20家企业共两亿美元,希望以此来分享跨界带来的喜悦成果。
樊瑜波也表示,引入不同创投和基金,能够克服我国医疗器械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但同时他也认为,单纯依靠投资机构的助力很难解决行业根本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副司长王兰明表示,无论医疗器械向外还是向内跨界,都要遵循市场规则。应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从资金、管理、人才以及原材料供应商上发挥优化组合作用。另外,国家也要提高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张兆丰认为国家必须在前沿方向上加强布局。除了突破高端技术,攻关难度比较大的产品外,还应该重视基层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使其实现便携化、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提升基层装备的整体性能。
张兆丰称,科技部已经在基层医疗方面布局了大批产品,目前面向基层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产品已经拿到注册证。未来,乳腺成像筛查、数字全科诊疗、现场快速诊断平台等产品也有望在基层医疗中普及。
除此之外,跨界后的医疗器械行业,各合作方之间的盈利模式也仍待探索。
而针对目前医疗信息公司在前期软件服务上是免费的,盈利只靠器械硬件销售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跨界后的医疗器械行业应该在医疗信息收费上打开一个通道,将数据挖掘、远程监护、终端打包在通讯终端之中,这样的合作方式将会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