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名医于莺为何选择一条前景不明朗的道路?
名医于莺为何选择一条前景不明朗的道路?
  • 2013-09-13 17:50
  • 作者:佚名
  • 来源:龚鹏

今年6月,拥有252万微博粉丝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辞职,此事引起不少关注。目前,她已享受了几个月的假期。从她近期在微博的表态可以看到,她正在准备自立门户,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医生辞职本不稀奇。于莺辞职之所以受到关注,不光因其网络大V的身份,她告别体制的勇气以及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也给人们带来一定心理冲击。另外,此事也让一些人猜测:她是遭遇了不公正对待,还是别有隐情?

在我国的医疗领域,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提供了大部分医疗卫生服务,不管是在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把其他所有制医疗机构远远抛在后面。去大型公立医院工作是许多医学院毕业生的梦想,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病人来源,有稳定的收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也有成熟的晋升途径。于莺放弃了著名医院的职位而继续从医,必然会面对各种原先没有的困难。

于莺为何选择这样一条前景不明朗的道路?我相信,这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于莺年届四十才下决心跳槽,她必定做了仔细掂量。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家大型研究型医院,科研在内部考评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医疗业务量不是考量重点。是故,不搞科研的于莺很难得到关注和晋升。“于莺们”整天忙碌,十分辛苦,也深得百姓信任和喜欢,却不能得到医院内部的认可。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并非没有合理性。既然公立医院体系外的掌声不能直接兑换成体系内的“粮票”,刚性的硬杠杠更是迈不过去的门槛,那么,离开自然成为考虑的选项之一。

于莺对辞职做了解释,表示“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想,这是她的心里话。急诊科的工作既辛苦又存在高风险,收入比起一些专科也有不少差距,没有良好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很难胜任这份工作。风险大、责任重、辛苦、挣钱少、不能照顾家庭是急诊科医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实际上,各家医院急诊科医生的流动性一直比较大,于莺的离开只是唤起了人们对医生特别是急诊科医生生存状态的更多关注。

公立医疗体系内素来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晋升序列中,下级医生得服从上级医生指令,不能僭越。因此,取得较高的职称成为许多医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按部就班地报课题、发文章、参加考试等,沿着一套晋升途径而行。也有一些医生不愿依此行事,要么另择良木而栖,要么在“下层”随波逐流。而在这套体系之外从业的医生,一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给病人看好病就行。于莺的选择是,跳出这套体系。

跳出来的于莺,要从急诊转行到全科。急诊面对的是重、急、险,全科面对的是轻、缓、杂;急诊管的是疾病后端,全科管的是疾病的前端。二者貌似没有太大关联,但实际上,于莺以其执业背景,转行为全科医生最合适不过。因为,急诊具有一定全科性质,对医生的要求是全面的。一个危重病人来到医院,第一道关口就是急诊,医生要马上判断大致属于什么病,需不需要优先安排,病人下一步该往哪里送。急诊分检病人的职能接近全科。长期急诊的经历,还让于莺拥有一般全科医生难以具有的洞察力和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另外,于莹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其成为一名杰出的全科医生。

她转行到全科,也顺应当前社会趋势。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是新一轮医改的重点,全科医生的职责主要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慢性病进行管控,为确需专科医生的患者进行转诊,扮演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如果对病症早发现,早干预,很多人或许就不用去急诊了,可大幅减少医疗成本,人们已注意到关口前移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主要集中在社区,工作比较繁琐,但生活相对更规律,压力也小一些。对已不那么年轻、不是“专家”的于莺,这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当然,转型的挑战还是不少,全科医生制度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的是基本公共医疗需求,从业者要取得较高的收入和地位,还有不少路要走。期待她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一般而言,一位医生需要经过数十年的历练,得到主任医师的头衔、国家和医学共同体的认可和荣誉等,才能成为名医。而于莺被人熟知,主要归功于微博,靠的是她的幽默而充满人性的表达方式。协和医院倾向于“深耕”,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和走“大众化”路线的于莺在精神上并不契合。也就是说,协和医院也许并不缺少一个像于莺一样的急诊科医生,虽然他们也并不排斥一个有着高度亲和力、具有较高公众认知度的医生。

相反,在自行开业之后,于莺也许能如鱼得水。这样一来,协和并未少掉他们看重的医疗专家,而社会却多了一个直面公众、坦诚幽默的全科医生,多了一位能顺利开展群众健康教育的专家。借此,于莺本人也可变换一下节奏,享受慢生活,有更多时间去陪家人,去发微博,去创立自己的全科诊所品牌,收获更多在体制内不能获得的掌声,也让自己的生命更多姿多彩。

总之,于莺的选择反映了我国医生价值追求更加多元的趋势。这绝非孤例,类似现象也在不同医院上演,笔者熟识的一名医生,就放弃了大学的教职,过着“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惬意生活。说到底,医生们是在“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严肃问题上,给出自己的答案。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于莺  协和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