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9-05 09:46
- 作者:胡良光
- 来源:南方日报/羊城晚报
社区医院难以治疗的可及时“上转”到三级医院,病人稳定后可“下转”到社区康复治疗。记者昨日从荔湾区卫生局获悉,该区先行先试,率先组建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包括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7家以及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绿色的治疗通道,自6月试运行以来运行顺利。
据了解,5间三级医院、7间二级医院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三大医疗子网络已经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网络核心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二网络核心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中医医院、第三网络核心为广州市慈善医院。三大网络核心首要考虑布局合理,其次形成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医疗联合体。
在建立网络以后,为及时掌握医联体各项工作运转情况,荔湾区卫生局建立了专用QQ群,并要求医联体各单位每周至少一次汇报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6月到7月,双向转诊向上一级医院转31人次,向下一级医院转15人次,到社区坐诊的专家共有1260人次,专家门诊约15350人次。
医联体打造绿色通道
昨日荔湾区卫生局社妇科科长曾玲介绍,“医联体”由三级网络构成,包括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7家以及覆盖全区街道的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联合网络分工合理、资源共享、互为补充,探索为居民提供分级、连续、便廉、高效的医疗服务。
建立流程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是“医联体”的一大特色,二、三级医疗机构为社区的“上转”患者预留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住院床位等医疗资源,并及时将康复期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据统计,今年6-7月,通过“医联体”体系,共“上转”31人次,“下转”15人次。
名医下社区出诊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除了建立及时、流程通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外,还将探索建立二、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支持机制;医联体内部检验、影像诊断资源共享机制;全科医生契约服务机制。
另外,多宝、逢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试行全科医生契约式的健康管理,已与社区居民签订家庭服务合约65份。有医疗团队为签约家庭及其成员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签约家庭有医疗上的需要,可随时咨询、问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