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8-12 14:07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从苹果的iWatch到盛大的GEAK智能手表、百度的“咕咚”健康手环,再到中小创业公司陆续推出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眼下可穿戴设备领域正变得格外热闹。
有业内人士称,可穿戴设备将是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第三块蓝海市场,甚至可能颠覆智能手机市场。这一预测引得更多企业把目光瞄准可穿戴设备领域。据了解,仅深圳、东莞等地,目前就有几十家企业在研发生产各种可穿戴设备。这种扎堆进军硬件领域的现象引发了业界热议:可穿戴设备能否引领硬件领域的再次复兴?还是概念上的昙花一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
戴在手腕上,不仅可以拿它来进行视频聊天,还能进行摄像,同时支持蓝牙数据传输、听音乐、应用3D地图……当苹果的iWatch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膜拜。除了消费者表达出极大的兴趣外,国内企业也开始跟风,希望研发出类似的产品。
在苹果的“指引”下,今年5月份,百度推出了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该产品主打“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
另一个互联网巨头盛大旗下的果壳也于近日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能让用户自定义手表界面,看时间、天气、新闻,收发电话信息;利用手表进行睡眠、心跳、体温、血压监测;用手表操控投影设备;定义为手台组网的功能还能让手表在不连网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可利用手表操控手机来实现拍照。除此之外,果壳透露,他们正与英特尔合作,推出“手游神器”。
除了这些已推出可穿戴设备的企业外,还有一些企业也流露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最近,移动安全厂商网秦副总裁李宇表示,非常看好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形式,其所带来的落地价值不容小觑。
李宇认为,可穿戴和非穿戴设备的最大区别就是可否离得开人体,后者更偏向于机器人功能。在他看来,这些智能化的互动趋势和大数据分不开,并且结果都是紧密为人服务的。此外,任何移动设备在理论上都可以被改装,不仅可以把手机的功能加进来,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纳入各种应用,成为App、客户端的新用户入口。“网秦近期正在考虑是否涉足此类产品,以便将网秦的"移动"战略从"软"做到"硬"。”李宇表示。受这股可穿戴设备潮流的推动,据记者了解,即将举办的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特设了可穿戴设备展,方便人们近距离接触诸如索尼的第三代Smart Watch 2智能手表产品、咕咚手环、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快乐妈咪胎语仪和移动健康新品康康血压等可穿戴设备。
还只是行业初级阶段
可穿戴设备潮流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憧憬这一市场越来越壮大。相关机构也针对这一市场进行了预测:今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8亿美元,明年将达到15亿美元。
更大的猜想是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将替代当前的智能手机,使智能手机像曾经的BP机、大哥大那样被逐渐丢进垃圾桶。理由是可穿戴设备如果增加了App、电话、短信、上网等功能就可以取代智能手机。
对此,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可以作为智能手机的分支,存储各种数据,然后将其汇总到智能手机终端上,而手机具有存储、计算、分析功能,可以消化或转化这些数据。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手机的延展,但不是替代。
实际上,技术的成熟与硬件的升级换代正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驱动力。昆天科微电子市场部副总裁洪炳坤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毫无悬念,完全可以支持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尤其是苹果智能手机这一跨时代的产品的推出,带了很好的头,成为行业发展驱动力。但他同时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速度可能没有智能手机那么快,但大势不可挡。“目前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的开放使可穿戴设备产业规模化成为可能。”洪炳坤表示。
而在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看来,这一轮可穿戴设备潮流的出现只是个别企业的产品秀,还远未形成产业。
刘宏蛟认为,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形成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志:一是是否有如同iPhone这样的标志性产品出现;二是产业链生态系统是否完善。产业链生态系统的完善会推动硬件创新形成产业,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同于互联网App,硬件创新是真的需要“软与硬”的跨界结合。
软硬结合
延伸智能手机功能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可穿戴设备的创业潮流。对此,科技评论人王自如表示,从产业的需求来说,要引领这股潮流,需要有一个领先的企业去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火热不仅可以带动该行业的发展,更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像手机的发展带动了电池、显示技术的发展那样,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交互方式的一种新诉求——更加人性化的诉求。
德迅投资总监邓海韬从投资的角度分析,纯粹的硬件或软件创新都不是未来趋势,未来可穿戴设备一定需要软硬结合。他认为,如果目前一些可穿戴设备确实有市场需求,且团队对软件和硬件都了解,他们会考虑投资。
实际上,可穿戴设备正是传统硬件、新交互技术(语音、手势识别、眼球识别、骨传导等技术)与云应用服务的结合体,因此软硬结合将会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那么,可穿戴设备如何避开与智能手机的竞争?对此,宇龙酷派高级工程师王志认为,可穿戴设备要想避开与智能手机的竞争,可以进一步延伸手机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在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领域作为智能手机的有益补充”。王志表示。
在王自如看来,企业一定不要把可穿戴设备做成类似手机的硬件产品。“手机已成了红海市场。可穿戴设备有很大机会,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可穿戴设备要发挥其作为手机延展的功能,替换手机的一些功能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王自如建议,可穿戴设备要与智能手机结合才有未来,而结合点有三个,包括同步、管理和人机交互。同步就是把可穿戴设备获取的人体数据随时随地体现在手机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管理就是把同步获得的数据通过手机传到后台服务器上,并进行分析,给出建议,以便用户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人机交互就是让设备与人的交互更加智能化。
洪炳坤则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领域可能会有包括inWatch、Google Glass在内的应用于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人机交互的多种硬件创新设备。智能手机可能会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只用于接听电话,而包括手机和各种硬件创新设备在内的多种设备组合则依据用户不同需要而装配。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