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北京21家医院领导将“错院”暗访就诊
北京21家医院领导将“错院”暗访就诊
  • 2013-08-05 09:31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京报

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住院、检查都要求遵循自愿原则。像小颖的情况,是不能强迫她做检查或者收治入院的,最多进行打针等必要急诊处理,然后须等候家属和医生共同决定是否留观、住院。

——安定医院急诊科主任朱辉

按照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和市委部署,北京局级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始。近日,新京报采访了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据其介绍,市医管局机关干部、21家市属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等,都要采用“暗访”的形式到其他医院体验患者就医,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2日,记者(右)在安定医院门诊与精神科医生一起体验问诊。(周岗峰摄)

 

记者一出诊室就被多名患者家属围拢咨询。(周岗峰摄)

 

在老年病房门口记者和医护人员交流。(周岗峰摄)

机关干部将体验“医患”角色

新京报:作为医院管理部门,此次针对整顿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医管局和市属医院此次都要做哪些事情?

封国生:目前,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已制定了工作方案。针对机关,将包括民主评议、学习教育、督导谈话等;各市属医院党委也将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新京报:领导干部和医院如何通过活动,有效吸纳患者、百姓的意见?

封国生:作为医院管理局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启动了“相约守护”活动,希望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服务水平。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面向社会征集非医疗界人士,并邀请媒体记者、社会监督员、有关行业代表,到市属医院体验医务工作岗位,了解医疗诊治过程、难度和医院工作环境、强度。另外,还将组织市属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办院办主任、医疗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到市属其他医院体验患者看病过程,了解患者感受,发现就诊流程、服务态度、医院环境和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我们还将组织医管局机关干部,到市属医院体验“医”与“患”两个角色,了解医务人员工作感受和患者看病感受,发现医院管理和服务中需要改进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医管局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办医水平。

本月将完成“暗访”体验环节

新京报:机关干部、医院领导体验患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

封国生:我们要求,在患者体验环节,市医院管理局机关干部、21家市属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党办、院办主任,医疗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都要采用“暗访”的形式体验患者就医,事先不告知院方。各医院体验者要离开本院到其他医院体验。可自己看病,也可陪他人看病。

新京报:都需要体验哪些内容?体验时若发现问题,我们何时总结,怎样改进?

封国生:8月,我们将完成患者体验环节,其中的重点是对医院就诊流程、服务质量、就诊环境和秩序进行考察。在体验后,体验者须填写就诊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交到市医院管理局党群处。

8月下旬,医管局将分类召开座谈会,交流感受,提出建议;同时把统计汇总的患者体验调查问卷及相关意见建议,分别反馈给各市属医院;各市属医院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医管局所发建议内容创新改进。9月中下旬,我们还将召开总结通报会。

新京报:通过启动“相约守护”活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医患矛盾的问题?

封国生:这次我们医院管理者、机关干部换位去体验患者就诊,就是想让大家认真体会,换位思考,理性担当,感受患者的需求和难处,动脑筋在改善就诊流程、改进医疗态度、优化医院环境上多下工夫。

地点3病房

60岁以上专辟“老年病房”

安定医院专设老年病房,目前主要是老年抑郁、焦虑的患者,也有部分患有老年痴呆症。

上午11点,病房外饭厅的桌子上已摆好一排排鸡腿和萝卜汤。有病人在病房过道里隔着玻璃徘徊张望,也有的很安静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

记者刚走进老年病房深处,后背就被“啪”拍了一下。转过头,一双属于老年人的、略显浑浊的眼睛,和咧开的嘴巴,组成一个颇富戏剧性的笑脸。

“你又拍,你拍人家干吗?”旁边一个岁数差不多的男病人,语气带点教训的意味。拍人的老人顿时垂下头,表情也迅速切换成了小孩犯错般的心虚。

“他不伤人,就是见到谁都喜欢拍一下。”面对这个已先后8次入院的老人,病区主管护师李艳萍,显然已习惯“被拍”。

她说,住院最长的一位患者,已在这里生活了十年。有的老人会幻想自己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一位老太太总是静坐在走廊的椅子上,腿上伏着一个新生婴儿大小的洋娃娃,老人偶尔抚摸一下娃娃并不存在的头发。“她认为这是她的孙女。”

李艳萍负责这里的10个病人。每天,她都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决定是否通知医生;处理病人感冒、拉肚子等一般情况;如果病人没有请护工,她还要照料病人擦洗,帮病人买东西、买水果等。另外,病人领了药之后,她需要确保病人吃下,因为有的病人会偷偷把药藏起来。

就在病人们排队吃饭的时候,记者后背又冷不丁被拍了一下。未等回头,身旁又响起一个和刚才一模一样的声音、略带教训口吻——“你又拍,你拍人家干吗?”

-释疑

若患者超60岁,基于老年人行动较缓慢,躯体合并疾病较多的特点,将不能进入开放病房,只能进入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开设的老年病区。

安定医院院方表示,老年人生活节奏较慢,如果和年轻人“混住”,容易发生碰伤等意外事故。同时,老年人躯体合并疾病较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医生用药、治疗都要予以特别考虑。一些老年痴呆患者会找不到自己住的屋子,也需集中照料。

各病区设有两道上锁的门,在病区外部到饭厅之间、饭厅到病房之间都设有门锁。病人只能在规定时间离开病房,一起吃饭。吃饭时,每张桌子的不同方位也都有护士——预防可能发生的患者晕倒、吞咽困难等紧急情况,以及患者之间的争吵、打架。

地点2急诊室

普通病患应遵自愿原则

急诊室的门是绿色的,一个绿衣服女孩藏在门后,一动不动地蜷成一团,头埋在膝盖上。“怎么样?”朱辉推开门,用口型询问值班的李大夫,对方摇摇头。

女孩小颖(化名)是8月1日夜里被四五个人一起送来的,处于发病期。她始终拒绝和医生交流,坚持“守”在诊室的门口。

安定医院急诊是北京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科急诊,24小时接诊病人。急诊设有留观床位,夜间会接收一些突然发病、药物中毒,或需要紧急抢救的。

到了白天,急诊变得和门诊类似,并不是太“急”,但也会接收一部分正处于发病期的病人,以及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

据值班大夫桌上一张急诊工作统计表显示,8月1日接诊的部分急诊病人中,多数是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也就是幻觉、妄想等;另外还有焦虑抑郁、躯体合并症等。

记者发现,焦虑抑郁的患者中,不乏教师、白领、大学生等群体。一名18岁的女生坚持认为自己脑子里有说话声;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已因精神分裂症住院两次,在医生建议他不要停药时,他愤怒地争辩。

“有的病人会很激动,冲过来拍医生的桌子。”朱辉介绍,不少急诊病人都是120和110一起送来的,因为120难以应付发病期的病人。

急诊的季节性也很明显,春天是兴奋、狂躁发作的高峰期,夏天进入淡季,九十月份入秋冬后,病人会逐渐增多。

-释疑

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住院、检查都要求遵循自愿原则。值班医生介绍,像小颖的情况,是不能强迫她做检查或者收治入院的,最多进行打针等必要急诊处理,然后须等候家属和医生共同决定是否留观、住院等。

“这样的情况不少。”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非自愿住院治疗分两种情况,对于已发生伤害自身行为或存在伤害自身危险的患者,医院需要征求监护人的意见。如果监护人不同意,医院不得强制治疗。

如果已发生伤害他人的行为或存在伤害他人危险的,在监护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患者所在单位,或所在村委会、居委会也可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因此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只要不发生伤害行为,必须本着自愿原则。

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北京市医管局“相约守护”医院体验活动中,除了医管局机关干部、医院管理者将“暗访”医院,体验患者就医之外,普通市民、媒体人也有机会体验医务岗位,21家市属医院一共开放了186个医务体验岗位。8月2日,新京报记者前往北京安定医院,体验精神科医生的岗位。

地点1门诊

家属不能替患者开药

西城区安康胡同里,当清晨7点的阳光照进胡同口时,这个中国北方第一所精神卫生医院——安定医院的门诊楼大厅已逐渐被患者装满,大多数医生也已到岗。

不同于其他科室,一位精神科医生看病的时间很容易突破十几分钟。由于专业性太强,记者能胜任的,只有唯一一个工种——叫号。

一出诊室,记者身上的白大褂便准确地吸引了“患者”的注意力,十多个“病人”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已经占好的坐椅,向记者簇拥过来。

面对成群的“精神病人”,记者举止格外小心,语气格外礼貌。而对方也彬彬有礼,谈吐得体。叫了几个号后,记者发现,他们压根儿就不是病人。

一名安徽亳州的男子表示,自己的朋友不肯求医,他只好来替朋友问诊。一位河南女子是替老公来的,因为老公一提看病就发脾气。一名南方女孩瞒着家里偷偷挂了副主任医师朱辉的号,因为56岁的妈妈情绪经常失控。

“她有时会大喊大叫。”女孩比划着形容。

“她是什么样的叫声,显得痛苦?”急诊科主任朱辉追问,女孩犹豫着点点头。

“她有没有话多、唱歌,有没有双手不停晃动?”朱辉再追问。女孩变得越发迟疑。

“她的记忆力有减退吗?”……

问诊过程就像一场难以深入的访谈,朱辉不断询问细节和场景,而不擅长讲故事的女孩难以“情景再现”,只要求朱辉给妈妈开药。

“我希望你能带她来看病。”朱辉没有同意女孩开药的请求。他认为,女孩妈妈首先要排除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还需要做精神检查、记忆力测评和认知检查等。这些都需要病人亲自到场。

-释疑

卫生部门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而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就诊并接受药物治疗的不足3%。其中很多病人基于“病耻感”不愿来求医。

“看不到病人”的现象令朱辉感到无奈。“咨询永远不可能太精确。”他说,其他科室或许可以根据化验结果分析病情,但精神科是不可能的。

朱辉说,按照精神疾病的诊疗过程,医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患者沟通交谈,了解他们整个精神、思维、逻辑状况,再根据知识和经验作出医学判断。另外,朱辉一般还会建议患者到医院专门的评估中心,去做一些量表式的心理测评。

且因某些精神疾病药物会存在副作用,患者还要进行基本的体检,以评估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

【责任编辑:志娟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封国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