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港公立医院医护流失 专家提议加薪减负
港公立医院医护流失 专家提议加薪减负
  • 2013-07-16 09:02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都市报

 0.6个百分点可能意味着什么?病人的尊严、医生的前途,甚至整个香港出色医疗制度的保障。别以为这是在夸张,近日,当香港全职医生的流失率由2010年至2011年度的约5%,下降至2012年至2013年度的4 .4%之后,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终于有点底气站在立法会,正视议员对香港公立医疗体系提出的质疑了。在过去几年,香港公立医院几乎时刻都在饱受私立医院“挖角”的威胁,大量医护人员因为更好的收入或者晋升途径转投私立医院,一度让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陷入十分窘迫的困境。当公立医院的产科医生每天最多要为13至14名孕妇接生,护士和病人的比例已经远超国际标准,甚至让某些病人的尊严都得不到保障,没有人会怀疑,如果香港的公立医院再次放任私立医院“肆虐抢人”,香港引以为傲、蜚声国际的医疗水平以及保障人人病有所依的公平医疗制度恐怕就要消失了。

私立医院高薪挖角,人员缺失致公立医疗系统越来越窘迫

把时间拉回到2010年,在香港负责管理公立医疗系统的医疗管理局门口,聚集大批手扯横幅严正抗议的护士,他们向医管局主席胡定旭送上闹钟并怒斥:“医管局,你醒没?留人啦,快!”对于这些公立医院的护士来说,他们早已在人手持续短缺的情况下不堪重负了。此前在港一家公立医院拥有11年病房经验的陈姓护士曾向媒体爆料:以往病房日间编制有7名护士,但现在仅四五名,遇到病人需要急救,便不得已忽略其他病人,有时候病人想要饮水,但护士也因工作太多未能照顾。当时有医生问她“知不知道病人每人每天要喝800毫升水,为什么病人没水喝”,这些已经忙到不可开交的护士只能无言以对。

护士与病人的比例距离国际标准越差越大,医生的流失同样不容乐观。2011年在公立医院医生整体流失率高于5.3%的时候,流失率最高的妇产科医生竟然高达10 .2%!当年的数据显示,有公立医院的医生每天最多要为13至14名孕妇接生!而在医生流失同样严重的泌尿科、放射科,情况也不容乐观。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香港公立医院共出现44宗严重医疗事故呈报个案,较上一年度增加11宗。虽然不知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有立法会议员将矛头直指医管局,坦言因为医护人手不足间接产生医疗事故,纾缓公立医院人员压力已经刻不容缓。

这些持续不断流失的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究竟都去了哪?只要看一组数据或许就可见端倪。以流失最严重的妇产科为例,2003年以前内地孕妇在港产子每年的数量还少于10000人,而到了2010年,每年这一人数就超过40000人,其中超过70%都在私家医院出生,而这些负责接生的医护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公立医院挖角得来。也许内地人会有些纳闷,在内地看来被视为香饽饽的公立医院医生,为何会纷纷放弃工作稳定福利又好的公立医院职位,跳槽去私立医院竞争?

去年香港《明报》曾爆出,一家九龙区私立医院向屯门医院急症室医生挖角,出手高达年薪约400万港元,较公立医院的150万高出一倍多,几乎与医管局行政总裁看齐。即便不是每个公立医院的医生都能享受如此高的“转会待遇”,但一般的副顾问医生从公立跳槽到私立,每月薪酬也能从十来万涨至30万左右,而且还能与私立医院分账。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香港大学教授邓惠琼表示:“红包、回扣对于香港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又是零容忍的,一旦被发现收受这些灰色收入,医院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开除,医生的薪酬也是固定的,也不会跟你看的病患多少、开了什么药、做了什么检查挂钩。”于是对于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来说,跳槽去私立,恐怕是快速加薪的最好选择了。

扩充公立医院晋升途径,提高待遇同时还采取各种方式减少工作量

薪酬是香港公立医院面对私立医院挑战时的死穴。虽然邓惠琼也表示,在杜绝医护人员获取灰色收入的重要做法中,有一条就是“高薪养廉”,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医生来说,这种高薪的吸引力明显不够。内地医科生万灏在香港知名的公立医院玛丽医院实习,刚到玛丽医院的时候,他就被香港公立医院相对扁平化的人事制度震惊了。“比起内地医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那么多职衔,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貌似就只有医生和顾问医生之分,而我在的科就只有一个顾问医生。”当然,薪酬也是跟医生的级别直接挂钩的,当晋升通道如此狭窄,也就不能责怪在公立医院积累了丰富医疗经验的医护人员走人了。

于是,2011年,当医管局决定采取措施挽留人才时,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研究制订医生晋升方案。港府今年发布的《施政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多,医管局一共增加了294名副顾问医生,而从普通医生上升至副顾问医生,每月薪酬有可能增加一倍多。据医管局行政总裁梁栢贤表示,在增设高级职位的同时,医管局还增拨资源,推行高级医疗行政人员轮流担任管理及行政职位。除此之外,医管局还计划向人手短缺期间需兼负额外工作的医生给予更多肯定,比如对一些任务较繁重的科室如内科、外科、儿科等加强有关津贴。

除了扩充晋升渠道,医管局也决定设身处地地考虑临床人员工作量的问题。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工作量过大,医管局从去年开始重整护理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及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聘抽血员及文书人员等支援人员,分担临床人员的非临床工作,另外,更新护理设备例如电动病床和病房物料自动补充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工作。

此外,公立医院还发挥了它拥有的资源优势,为医生、护士和专职医疗人员提供培训和海外培训奖学金。为此医管局还专门成立了“培训及发展中央委员会”,已经在针对临床及非临床的培训计划,建立厘定优次的框架了。

医管局与教育界联动,增加人才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短缺

仅仅挽留人才是明显不够的,因为私立医院的高薪酬,医生跳或者不跳,它就在那里,不舍不弃。香港医管局新闻组欧志良就向南都记者表示,公立医院的人员流失虽然在过去两年出现轻微下降的趋势,但流失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恐怕只有一个方法:增加医护人才的供应。“2013至2014年度,医管局计划聘请约300名医生,由于本年度的中央招聘工作还在进行,预计等招聘结束后,医生短缺数字还有200多名,短缺较为严重的专科就包括麻醉科、急症室、家庭医学、内科、儿科等。”而据香港医管局2012至2017年的策略计划显示,整体而言,医管局每年为公立医院需要增聘的人数将不少于380名医生,但目前香港每年却只有250名本地医科学生毕业,因此,与教育机构联动增加医科毕业生才是长久的纾缓之计。

为此,医管局决定每两至三年就进行一次中至长期人手需求推算,最近一次在2010年进行的推算结果已经呈交政府,作为规划2012年至2014年本地大学医护学生名额的参考。而目前医管局已经在进行新一轮预测,各临床专科委员会医生、护士代表及不同专职医疗范畴的代表都参与了预测,有关预测结果也将在今年公布。但要知道,在香港想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医科生,所耗费的费用是巨大的。据万灏表示,他的那些香港师兄们在成为正式医生之前,“家里可能已经花了近百万”。于是港府也作出反应,目前已知从2012年起的三个年度,港府将额外为医学院拨款2亿港元,增加100个第一年医科学士学额,最后希望增加到每年420个。

而作为额外及短期解决人手问题的另一项措施,欧志良表示医管局还将为人手短缺较为严重的科室招聘非本地医生,以有限度执业注册形式在公立医院服务。医管局在2011-12和2012-13年度,已经连续接到160份和72份非本地医生的工作申请。但要想进入香港公立医疗体系,非本地申请人的要求也同样很高:申请人除取得当地执业注册外,其专科资历也必须与香港医学专业学院认可的中期考试相等或相符,还必须具备实习后三年或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能讲流利的广东话。即便这样,经过层层甄选,目前医管局也只批准了16人有限度注册,分配到麻醉科、急症室、家庭医学、内科和精神科等科室工作。

护士方面,医管局下的护士学校及大学的护士课程也都在近年增收学生,2012年起就可以为医管局提供1800名新护士,这一数字将多于医管局每年需增聘的1700名。当然,医管局还是必须时刻面对私家医院的剧烈竞争。政府在去年度财政预算公布预留四幅土地用作兴建私家医院的消息,已经又让医管局压力大增。

公立医疗保障人人病有所依的尊严,港府誓每年增加医疗投入

香港为什么要花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去维持自己公立医疗系统的医疗水准?这是因为虽然实现公立和私立的“双元制”,但香港提供的公立医疗服务仍旧占到了全港94%的主力!在它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背后,是坚持让每一个香港人都有生得起病、看得起病,并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尊严。

香港的注册私立医院和各种私营诊所加起来虽然有数千家,但它们大多数只是在提供基层医疗服务和少数高端个性化服务。在一些并不十分紧迫的疾病上,有时候香港人不想在公立医院排队等号,他们往往会选择私立医院,此前有数据统计,大多数香港人会在门诊服务方面选择私营服务,香港私营界别的西医诊所每年约有2600万人次求诊。私立医疗完全是市场化运作,他们虽然可以为普通病症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但收费却并不便宜。万灏曾在香港考察过几家私营诊所,“他们门诊的收费基本上都在200到500港元之间,这还不包括开药和检查费用”。

与之相比,香港的公立医疗超过90%的成本都由政府来补贴,市民只需缴付低廉的费用就可享用十分全面的公立医疗服务。例如公立医院收费室每天100港元,诊治、膳食、X光检验、化验、按规定分量配给的药物及各种特别治疗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物理治疗等费用都包括在内,领取综援的人士还可以申请豁免。而据估算,香港公立医院普通病房的成本是每天3100港元,但收费标准却连零头都不到。

公平的公立医疗背后是港府对公立医疗服务的拨款持续增加。2007年港府每年拨款还只是291亿港元,2011年这一数字就达到378亿港元,增幅为30%,这还不包括用以购买和改善医疗设备的额外拨款。而早在2008年,当香港人均医疗投入达4000多港元的时候,内地的人均还不足100元。在近几年,为了让医管局在应对私立医疗系统的人员挑战时作出应对措施,港府几乎每年都增拨了近10亿经常性拨款给医管局。而政府还作出承诺,不管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如何未走出阴霾,公共医疗开支都将在政府经常性开支17%的基础上有增无减!

2012年,根据统计,在香港男性早以平均寿命80 .5岁成为全球最长寿男性排名第一位之后,香港女性也在该年以86.7岁成功取代日本跃居第一。虽然人口老龄化将为香港未来的公立医疗系统带来持续的压力,但这也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无论香港的私立医疗系统如何“挖墙脚”,香港总有办法保持公立医疗的高质素,让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社会有生病被好好治疗的尊严以及成为长寿老人的可能。

【责任编辑:well TEL:(010)68476606】

标签:公立医院  私立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