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托管模式难成大城市医联体新出路
托管模式难成大城市医联体新出路
  • 2013-05-02 09:59
  • 作者:李子君
  • 来源:北京商报

大医院直接托管基层医院、医生到基层身份和待遇均不变……“淮安模式”使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释放,这仿佛给进入深水区的医改开拓了一条建立新型医联体的新思路。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上级单位和财政投入不同,各医院相互托管很难实现,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大医院获得足够的利益,才能真正释放大医院资源,缓解“看病难”。

大医院托管小医院获肯定

在日前举办的2013年中国公立医院高层论坛上,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介绍的“淮安模式”引起了现场专家广泛探讨。孙晓阳指出,导致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总量不够,同时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为了释放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淮安地区建立了新型医联体,即由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几家基层医院实现托管,允许这几家基层医院独立核算,在大医院医生身份和待遇都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医生到被托管的基层医院工作,同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这样患者更愿意到基层医院看病,大医院也留出了更多资源问诊疑难杂症的患者。

孙晓阳认为,目前很多地方建立的医联体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医生想到社区去但院长不批,即使去了赚得也少,这种帮扶很难长期有效,淮安的改革把大医院医生下基层难的诸多问题都解决了。“改革不应回避资金问题,应允许公立医院追求合理回报,并在医生绩效工资等激励方面进行创新,使医务人员收入和回报成正比。”

托管方式大城市难复制

虽然医联体“淮安模式”已经推行约五年,但能否成功复制到大城市还值得商榷。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分析说,目前医联体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松散型即大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这种援助行政味更浓,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北京现有的“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疗共同体”和“北京世纪坛医院医联体”是松散型。紧密型医联体则是指医联体内医院在人、财、物统一调配,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医联体需要大医院拥有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权、薪酬标准设定权等,这在现行体制下也很难实现。

曾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表示,“淮安模式”在大城市推广并不容易,因为被托管医院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经营不善,入不敷出;二是医疗技术相对薄弱,在大城市中的基层医院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此外,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各医院上级单位不同的地方,“淮安模式”也很难推广。比如北京有卫生部直属医院、部队医院、市属医院、区县医院等,各医院上级单位和财政补贴方式不同,医院间托管并不现实。

合理利益分配是关键

事实上,与“淮安模式”类似的改革在北京早有尝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系主任刘国恩介绍,去年,广安门中医院托管大兴区中医医院,把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辐射。原大兴区中医医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广安门医院对其实施整体托管,尽管这与目前北京正在推行的区域内建医联体有所不同,但这也是北京首次尝试以托管模式将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

刘国恩认为,尽管“淮安模式”很难广泛推行,但大医院帮扶小医院应给予肯定。只有让大医院获得足够利益,才能使医疗资源整合更顺畅,否则在缺乏经济动力情况下,无论是成立区域医联体还是大医院托管小医院,最终都将失败。对此,朱恒鹏认为,在利益方面,医联体很难做到合理分配,医联体需要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刘国恩表示,除建立医联体方式外,其他释放优质医疗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只有让医生成为“自由人”,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甚至自己开办诊所,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

名词解释

松散型医联体即大医院向下级医院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实现联盟内的信息互认、转诊等,但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并未统一,相对独立。

紧密型医联体是指医联体内医院在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但由于医疗机构级别不同,其主管部门、政府投入、医务人员聘用等均不同。

【责任编辑:志娟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淮安模式  医疗资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