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 2013-03-28 09:29
  • 作者:佚名
  • 来源:CSDN

移动智能手机的贡献不仅仅只是对通信的革命,更包括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商业、医疗到农业、教育莫不如是。全世界有超过50亿部移动手机,在过去的10年里,手机用户高涨8倍之多,而发展中国家占据着其中的大部分。日前,《纽约时报》记者Tina Rosenberg从过去到现在,写下了移动医疗在非洲的发展史。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在非洲这一片热土上,尽管移动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亿人口中就有大约7.5亿的人使用移动手机,甚至在南非的4700万人次中,有超过5200万张SIM卡正在使用,移动手机在非洲普及之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但即使如此,非洲的大多数人却没有足够的钱来使用互联网,甚至是没有其赖以给养的电力,移动手机在非洲,仍然似瓮中之鳖,难以大显身手。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M-PESA

如此无奈的现实也直接导致移动领域诸多新产品非洲之旅的卡壳。比如肯尼亚Safaricom的M-PESA移动银行服务,可以让用户在手机上进行存钱、转账等操作,当时这一服务刚在非洲推出时,便引起了剧烈反响,因为它对于那些无法访问银行账户或无法负担高额收费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场革命。但现在,通过非洲人普遍使用的老式非智能手机根本无法访问其银行服务(肯尼亚的1000万家庭中,大约有1500万M-PESA活跃用户)。因为移动手机银行追求即时、安全、信任,并与其他诸如保险、购物之类的服务相连接,非智能手机已经无法满足它软硬件上的需求。

乌托邦式的移动医疗

科技的发展促使医疗大面积使用信息系统,而移动智能手机的风行也让诸多公共医疗专家对移动手机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非洲及南亚地区,有数百个项目实行,以寻找什么样的手机使用方式能让人们更健康,发送短信或语音信息给孕妇?短信提醒艾滋病患者服用药物并进行疾病传播区域的追踪?允许公共医疗工作者进行相关信息的研究记录?主张以“科技解决贫穷问题”的南非软件开发者Gustav Praekelt表示:“我们有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想法,所有人都能有这样一部手机——我们可以提供一切医疗信息及操控行为改变。”

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实在是太骨感,从移动医疗在业界兴起到如今,已有十数个年头,但当初的那些期望依旧还很遥远。即使硬件支持过硬,但我们却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移动医疗项目艰难的第一步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移动医疗计划被提出时,业内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它的可行性——这个系统能否起作用?人们会使用它吗?而不是基于它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考虑。事实也证明,移动医疗项目比其他项目推广要难得多。

而且,即使是在某一个试点成功了,却也无法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更何况,系统费用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乌干达及南非,试点扩张变得非常凌乱,乌干达直接明令禁止,而南非则是禁止新增电子医疗记录系统的试点。政府没有明确的医疗策略、技术规格,不符合本国国情,以至于最后采取限制增加移动医疗试点的极端手法,移动医疗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2009年,科学家开发了一种能诊断疟疾和肺结核的移动手机式显微镜,通过将手机与目镜粘合在一起。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后来这一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使用双面胶将一部iPhone 4和一个价值8美元的目镜粘合在一起,这种新设备开发出来之后在坦桑尼亚进行了测试,虽然并不太成功,但至少走出了非洲使用移动设备诊断疾病的第一步。

透过手机看病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实验室的Aydogan Ozcan为移动手机开发了一个微小的组件,可以充当一个非常精细的显微镜诊断常见的疾病,发现E.coli等病原体并找出过敏原。手机还可以绘制疾病传播区域并向Google Map服务器发送报告(如果能得到推广,这项技术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Google Map上手机绘制的疾病传播区域

更有趣的是,Dr. Ozcan所在实验室还开发出一款在线游戏,通过对玩家进行简单的培训,即可让他们检查可能已经感染了疟疾的细胞爬片。此外,Dr. Ozcan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包含有1.25%专家的非专家组,供业余爱好者学习移动医疗技术,并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远程疾病诊断。

但Dr. Ozcan却也表示,相比之下,这项技术更容易在有钱人的世界得到推广,比如美国陆军,他们对这种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非常感兴趣。即使这些产品要比实验室版本便宜得多,但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可能还是太贵了。

移动医疗:尽管进程缓慢,但步伐却在加快

移动医疗发展得并不如意,但现在下结论还言之过早,无论是非洲还是亚洲国家,移动医疗现在依然处在年轻的阶段,依然还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尽管进程缓慢,但步伐却在加快。移动医疗联盟执行董事Patricia Mechael就表示联盟中有许多研究将在明年完成。

多年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来自政府及诸多运营商的帮助下,移动医疗项目终于成长了起来。在非洲已经大规模普及的成功项目之一——Mwana现在几乎已经覆盖了赞比亚和马拉维各个地区。在非洲,许多婴儿携带母体的HIV阳性病毒出生,使用Mwana对这些婴儿是否为HIV阳性进行测试,然后在数周之后将结果反馈给他们的看护人。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Mwana

是什么让Mwana运转起来的?“其实很简单,不用替换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对于它的用户而言,它远比更换一个更困难、更具挑战性的医疗系统简单得多。”Unicef科技创新部门共同领导人Erica Kochi如是说。Mwana采用的是一个开源的SMS平台,并为社区医疗工作者配备独特的移动手机。

在移动医疗行业,技术是最容易的部分,移动医疗项目和其他所有项目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只是它是靠手机将人们或系统连接起来而已。与其先从技术入手,倒不如先对项目所要实施的地区文化及专业背景进行思考量度。

中国:移动医疗的创业机会

说起中国未来的医疗行业发展方向,移动医疗首当其冲。尽管发展并不足以媲美欧美国家,但其势头却是非常的强劲。当下,有62%的内科医生会使用平板电脑进行临床诊断,71%的护士在工作中会使用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上的医疗App有40000个,有59%的移动用户至少使用过1个医疗应用,为发达国家的35%。

传统医疗行业有哪些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移动技术如何帮助医疗行业应对这些问题?同时,具体到中国内地,移动医疗又面临哪些挑战?医疗行业的商业模式将受到挑战,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将受到挑战。移动医疗又如何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 vs. 非洲:移动医疗的前世今生

 

杏树林 创始人兼CEO 张遇升 博士

张博士学医出身,2008年从协和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先在霍普金斯读了两个硕士,后在一家医疗保险公司做临床战略。2011年底回国投身移动医疗行业创办了杏树林。近日,在新一期的Go Mobile行业移动应用沙龙上,张博士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中国移动医疗行业的精彩分享。

行业应用移动优先

行业应用是2013年移动领域最为火热的话题,如何能让移动互联网从消费类应用转向行业应用,实现华丽转身?中国人身上有一种思想的硬核叫做“情结”,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熟悉,对传统纸质媒体的眷恋,都是拥抱新兴移动互联网的一道道壁垒鸿沟。如何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如何突破行业壁垒?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邀请到:中国日报网技术总监 曲宝玉、杏树林公司创始 张遇升 博士、数字天堂 CTO 江树源,为我们带来神秘的行业应用开发经验与案例分享。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