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3-04 10:27
- 作者:闻有成
- 来源:新华网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以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缓解群众“看病难”。
“医疗联合体”
记者在河南采访了解到,大医院门庭若市,走廊随处可见病床。阑尾炎、胆结石……这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过去可通过社区医疗、乡镇卫生机构和一二级医院治疗,如今也到三级医院诊治。
河南省人大代表刘祥调研这一现象后对记者说,有的大医院“撑的”盲目跑马圈地,“大跃进式”扩张。殊不知医院大规模扩建和床位扩张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利益,大扩张最终将使扩建费重新回到患者身上。
而乡镇、二级医院门可罗雀,人员、设备空转,社区医院更“不景气”。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影响到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如何给大医院“减压”,给小医院“补血”?
2012年,郑州市卫生局确定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三甲大院联手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4家医疗机构,组建跨行政隶属关系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
为医疗联合体探路
郑州市卫生局长顾建钦介绍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以独立法人身份,以自主自愿为原则,在联合体章程下,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组织。
据统计,成立联合体后,区域内形成开放床位6180多张,医务人员5680多人,年门诊人次180多万,出院人次15万,片医小组135个,片医片护400多人,服务网络覆盖郑州西部四区一县大部分地区,服务人口220多万。
谈起区域医疗联合体设计,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说,在新医改中,我们发现相当多患者有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两级“网格”,“看不了病”、“治不好病”的误区,患者习惯动不动就上大医院看病,最终导致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设备空转。
响应郑州市卫生局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号召,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卫生院合作,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马寨分院,使马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中心医院与马寨镇卫生院合作,一方面让马寨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的诊疗技术和服务,同时给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提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积累了经验。
各级医院共生共长
郑州医疗联合体的实践表明:三级医院能否积极发挥优势,主动为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员提供方便快捷技术服务,是检验医疗联合体有效性的关键。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吸引更多社区居民首诊到联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二级医院就诊,郑州中心医院通过技术输出与交流等方式,统一操作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逐步提高联合体内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协作工作机制,是医疗联合体的工作重点。联合体内所属医疗机构,在共同纲领框架下,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
联合体内实行逐级转诊,以中心医院为轴心建立规范化双向转诊渠道,设立统一的转诊预约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联合体内患者转诊执行免费接送,中心医院着重促进恢复期患者下转,健全保障转诊后患者延续性诊疗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