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发掘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潜力
发掘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潜力
  • 2013-02-19 11:11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药观察家

麦肯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医疗健康费用近5年涨了两倍多;医保覆盖率由2006年的43%提升至2011年的95%;中国药品市场2005年在全球排第九,现在排第三。分析人士预计,未来若干年中国医疗健康内需仍将持续迅猛增长,而这也将成为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最重要的主线之一,尤其是新药研发、产业国际化等几大趋势值得关注。

城市化与老龄化的刺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富贵病、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和心理疾病等发病率显著上升。数据显示,目前需要接受精神或心理疾病方面住院治疗的人数达1100万人,而国内精神病院的病床数仅能满足这一需求的15%左右。在这方面,美国早已嗅到了其中的商机,2012年美国销量前十药品中,有3个属于精神类药物,而中国正向此靠拢。市场人士认为,富贵病、精神和心理疾病相关方面的投资值得关注。

此外,在城市化的同时,中国老龄化也在快速逼近,医疗费用随之上升,与衰老相关的脊柱、关节、心血管和癌症等方面的医疗需求大幅增加。专家判断,老龄化市场上升空间广阔。

新药研发实力提升

尽管中国新药研发起步较晚,但人才等方面目前情况正在好转,很多曾供职于西方大型制药企业、经过国际化训练的一流药研人才利用中国资源,以国际化标准开展药研,先后创建了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华医药、健能隆、派格生物等。这些药企通过改进在西方销量大的药品,实现更低成本、更轻副作用或更好药效,由此产生的利润再投入更崭新的研发。这种商业模式也加速了整个药研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中国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只有美国的1/3-2/3,且可用于临床试验的病人数在大多数疾病领域远多于美国。一般投资人对新药研发充满恐惧,但专家认为这也许正是投资的良机。

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生物医药是双向国际化的产业。一方面,相比已上市产品涌进中国的早期,现在越来越多尚处研发早期的技术被转移到中国,与本土的廉价研发资源相结合,有些技术的目标甚至瞄准乙肝、痛风、胃癌等疾病。

另一方面,中国药企正以“价廉物不差”的旗号走出国门。此前国内市场被仿制药充斥,但中国产仿制药很少走出国门,特别是打入美国这样被严格监管的市场,由于中国药企普遍缺乏和国外监管部门如美国药监局(FDA)打交道的经验,不了解进入国外销售渠道的方式,不懂如何在国外建立好品牌而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但这种状况目前正随着少数中国药企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而改变。业内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药企登上国际舞台将成为一个洪流。

产业集群的转移

由于看好未来内陆和农村的增长比沿海大城市要高得多。许多药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避开在一线城市与强大跨国企业直接竞争,把战略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

生物医药企业有群聚效应,市场扎堆现象显著。中国的生物医药中心在近年由一线城市不断向二三线城市及内陆扩展,如苏州BioBay、武汉BioLake、泰州生物城以及天津、成都、南京、西安、无锡等地的生物集群均成为后起之秀,以更优惠的政策、更良好的环境和更完善的服务吸引企业安家落户。未来在更深的内陆和更小的城市,可能会不断涌现新的生物医药聚集地。

医疗信息化的推广

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无论需求还是发展速度,在这一时期来势迅猛,Health-IT已应用到病人信息管理、医院各科室间信息流动,以及医院间交流与会诊等各方面。

相比医疗信息成熟的西方,中国Health-IT在某些地方有更多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无论在设备、人员等方面都较落后,农民进城看病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医院之间的联网、远程医疗等有实际需求。越来越多药企在尝试利用现代IT技术,帮助看病难地区的人们。

进口替代的拓展和深化

进口替代是一个已有趋势,还在迅猛拓展和不断深化。中国药企一般以更低成本做出与海外药企接近或相似质量的产品,而且常常更懂中国市场环境和销售渠道,结果迅速替代海外产品。比较典型的进口替代成功产品有支架、脊柱内植物等。替代产品的范围、数量都在增加,比如技术要求较高的关节产品领域,已有约30%的中国市场被本土企业占领该领域的替代还在进行中。

融资需深入考量

对投资者而言,生物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深度和技术壁垒,一些没有行业资源又不是真正理解行业的基金在竞争压力下容易盲目投资。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内在原因,一段时间内投资的领域将如昙花一现,投资人也容易亏钱。

从行业角度出发,技术和产品难以被非专业人士理解的药企很多,它们在业绩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时,尤其需要专业投资人带来资金,帮助引进海外先进产品和技术等。专家建议,相关药企在融资时除估值等表面因素,还要考虑投资人是否真正懂行业,是否能带来附加价值。

【责任编辑:well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健康  投资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