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名医下海执业引发业界震动
名医下海执业引发业界震动
  • 2012-12-14 17:01
  • 作者:佚名
  • 来源:财新网

伴随新医改推进、社会资本办医,长期身处体制内的医生开始向体制外流动。

12月12日,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在微博上宣布,已确定离开公立医院后的去向,将转往高端医疗机构上海沃德医疗中心行医。

此前的12月9日,张强在微博上称将自公立医院辞职,“离开体制,意味着放弃事业单位的编制,放弃约40万的合法年收入,离开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团队和同事,经受传统偏见带来的市场和行业挑战。”在微博发布当晚,该条微博被转载1500余次,获评论逾8000条。

张强在“好大夫”网站的血管外科医生排名名列榜首,其创新的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亚洲和国内血管外科的空白,设计的医疗器械获两项国家专利,先后创办了浙江邵逸夫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及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血管外科。目前,上海绝大部分涉外国际医院血管会诊任务由张强的血管外科团队承担。

张强的高调离职引发业内震动。自2009年新医改推进以来,尽管官方文件推动社会资本办医之声甚众,但多数优秀医生不愿放弃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编制,进入医疗服务市场。

“像我这样的医生走去体制外,过去可能是不可设想的。”张强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说,随着私立医院逐步发展,市场对医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上海在建的两个国际医学园区,每个园区都将设有15-20家私立专科医院,“我将选择在不同医院多点执业,这已经接近于国外的自由执业,病人看重的也是我个人的品牌。”

新医改政策业已为医生流动创造一定条件。2011年,卫生部发布《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允许在试点地区内医生可在不多于3个医疗机构执业行医。尽管公立医院医生仍受事业单位编制所限,但此项政策已为医生向民营医疗机构流动打开出口。

不过,张强坦言,在现阶段,对于多数公立医院医生而言,放弃事业单位编制转向市场,仍存在一定顾虑,如体制内和体制外对优秀医生的衡量标准不同,体制内的优秀医生到体制外未必仍然优秀,相对于体制内更看重医生的科研水平,体制外则更加重视医生的临床服务能力,

此前亦有公立医院“名医”离开体制,最终却与民营医院不欢而散的相关报道。无论是云南的心内科专家李易在离开公立医院后最终重回体制,还是心血管专家周乐今将昆明同仁医院诉上法庭,均让很多医生认为,体制外的行医生涯“非常不稳定”。张强对此指出,问题是双方的,即便是民营医院,仍然没有改变医生为医院“打工”的本质,而他本人将选择的多点执业,则更趋向与医院的平等签约关系。

“未来医生和医院之间将更加类似于演员和剧院的关系,剧院并不拥有演员,只是提供灯光、舞台和音响,演出团队则在不同剧院间轮流演出。”张强介绍,他将于2013年初开始在上海沃德医疗中心正式执业,并组建自己的医疗团队,而民营医疗机构的团队与公立医院的团队结构也将有很大不同,相较于公立医院“论资排辈”、团队内部多处存在利益冲突,民营医疗机构的团队定位更为清晰,将更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我相信明年还会有更多医生选择走出体制外,或者选择多点执业。”

【责任编辑:well TEL:(010)68476606】

标签:名医下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