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网络问诊: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网络问诊: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 2012-11-05 14:39
  • 作者:梁恒
  • 来源:半月谈网

今年9月初,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公众用药现状调查报告,近80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超两成被调查对象生病之后愿意网上问诊,并且根据以往经验去选择药品。

 

另据寻医问药网的一份网上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多名网民中,34%的网民有过网上寻医问药的经历;45.5%的网民选择先去网上查一下相关症状,然后再决定去医院还是去药店。网络似乎给人们提供了一条便捷而省钱的求医渠道,但究竟是否可靠?

网上问诊悄然兴起

许多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将网络当做寻医问药的一大渠道。据了解,当前网上问诊渠道多种多样。网民患病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网上输入自己的症状,然后根据热心网民和网上医生提供的诊断和药方来进行自我诊疗。如在网络上输入“感冒吃什么药”、“胃疼怎么办”等问题,就会有许多热心网民和网上医师跟帖开出药方和治疗建议。

网民还可以去一些专业健康网站的在线咨询及论坛求助,如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甚至还可以与医生在网上进行语音对话。如“家庭医生在线网”论坛就为网民提供与医生进行“语音问诊”的活动。网民也可直接通过医院网站的在线QQ、在线提交问题等“医患问答”的方式向专家咨询。

随着微博的兴起,网民可通过微博直接向实名认证的医生进行咨询,这一方式日益受到网民青睐。如网民“漂漂的潘太太”近日就向认证信息为北京某著名医院儿科主任的博友咨询:“每次到了晚上睡觉前宝宝就会开始哭闹,哭得很厉害,怎么抱都没有用,每天都这样,什么原因呢?会不会是缺某种微量元素啊?”很快,这位网民得到了网上医生给出的建议。

此外,在手机软件下载平台还有多种“用药安全”、“用药助手”软件,可进行药品或偏方查询,也可注册后向专业医生提问。

为何网上问诊受到青睐?寻医问药网调查显示,48.8%的网民表示“网络很便利,医疗信息丰富”;22.9%的网民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医院”;16.6%的网民认为“挂号太麻烦,不是什么大病就在网上问诊了”;8.8%的网民认为“网上诊断比去医院花费低”。

网上问诊可靠吗

作为一种全新的求医方式,网上问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着隐患。

网上“隔空问诊”能否准确进行诊断?其实,网上问诊求药方致使病情恶化的案例已频见报端。24岁的小张患上口腔溃疡,首先上网搜索。资料显示,眼下医学界还没有哪种药物能完全根治口腔溃疡。

不久他发现了一个帖子,发帖人称有一偏方,往溃疡处撒盐便会止疼痛。小张于是也用起了“撒盐疗法”,剧痛过后,溃疡处似乎不那么痛了。哪知第二天痛得更厉害了,一张嘴就非常痛,连说话、喝水都很困难。

江苏徐州第一人民医院周联生教授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表示,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生首先要通过询问病症的发展过程、用过什么药、做过何种检查、过去有过什么病史、家族中有无特殊疾病等,根据病情不同,再配合辅助检查才能对疾病做出诊断,然后开具处方治病。网上咨询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不便开处方治疗,这也是对病人负责。

云南昆明医学院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周乐今认为:“微博是医疗咨询的平台,但不是医生诊治评估的平台,我个人反对微博看病,因为这像在算命!医生看病需要面对面!”

网上医师是否具备合法行医资质,目前很难判断。此前被媒体曝光的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就是通过网络宣传养生理念,进行网络营销和诊疗,但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她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

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侯金林教授表示,有公信力的医疗信息网站凤毛麟角。由于线上医生未实行实名制,相关监管也基本是空白,绝大多数所谓的医疗健康咨询网站缺乏专业性与可信度。一些网站不但缺乏专业团队,所谓的专家也多为虚拟,对网民留言的解答往往是错误百出,有的甚至受利益驱使,以咨询为幌子卖假药、做医托,成为“健康杀手”。

患者权益是否有保障?业内专家提醒,一旦发生误诊,出了问题,患者维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重庆知名维权律师周立太介绍,网上诊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如果出现问题,患者根本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完善监管为网上问诊护航

如何看待微博上看病咨询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余可谊说:“这种现象是微博意外的功能,微博本身不是为了疾病咨询而设立,却引发了大量的网络看病需求。”还有医生评价道,微博问诊说明医生的热心参与和患者的巨大需求都已具备,双方缺的是一个高效的平台和激励、监管机制。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华琳认为,网上问诊确有合理性:在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小病到大医院去看成本太高,如果能通过网络寻医问药或得到值得信赖的医生指导,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但是,网站开展医疗活动应该经过卫生部门的审批;依据执业医师法明确医生的执业范围和责任。同时,卫生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相关人员如有违法行为,则应依法追究责任。此外,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促使医生自律。网民“云溪小楼寒”说:“网络的监管只是外力,关键是医生自律的内力。”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倡导建立“网络全科医生”。他认为,网络问诊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由医学专业人士组成的服务团队基础上,争取到正规医院资源的支持,确保网络健康咨询服务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他提议,网络全科医生在网络上从事的不是医疗服务,而是健康咨询,不涉及医疗问题,仅提供建议。这些医生通过网络咨询获取的收入,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根据应答量支付的网上咨询服务费,也就是将此项目作为政府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以及政府购买的一种公益性服务,而不以其他形式的赢利为目的,这样才能积累起信任度。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  网上问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