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世界银行首席卫生经济学家:中国医改取得重要成果
世界银行首席卫生经济学家:中国医改取得重要成果
  • 2012-10-30 15:43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世界银行首席卫生经济学家蓝根博最近发表题为《中国实现医保全覆盖的新步骤》的文章,指出从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至今,中国医改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曾经担任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人类发展部主任的蓝根博,从2008年起,开始主要负责中国的卫生经济和医疗保险的发展研究工作,对中国的医改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中国的医改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这个长达数十年的改革计划的第一阶段,中国政府在过去3年投入了1250亿美元启动资金,全面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将医保覆盖率提高到全国人口95%的水平。

蓝根博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向城市化转型使中国加快了迈向全民医保的脚步。“中国意识到,在宏观经济方面,应该把注意力从以生产为重点,转向一个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政府的医疗保健支出,特别是增加新的医疗保险项目,与减少家庭储蓄率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如果增加医疗保险的人口覆盖率,则意味着更多家庭可在消费品领域扩大开支,这更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蓝根博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医改取得的成果史无前例从开始运行,到扩大覆盖范围和持续改革,对宏观经济的重新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称:“特别值得一提和令人惊叹的是,在过去短短的十年中,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规模也已扩大到8亿多人。”

蓝根博认为,尽管中国医改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全民医保、提高财政保障和进入医疗服务社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医改三年最大成绩是医保 百姓最大困扰仍是看病贵

盘点三年医改,最值得称道的成绩就是社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范围的扩大:参保总人数12.95亿人,无论是农民、农民工、城镇无业居民、自由职业者、老人或儿童,都可以在这种看上去大而全的医保覆盖中找到对应的形式,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有了医保护航,2011年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比2008年下降2个百分点,因经济原因而出院的患者下降近6个百分点。

但是,全民医保不等于全面医保。“看病贵”依然是压在中国患者头上的大石头。搜狐健康“新医改三年回顾调查”显示,68.8%的患者去年一年的医药费还是完全自费。其中因为“起付线”问题没报销医药费的占41.83%,因为异地就医没报销医药费的占16.21%。

  

 

以一个城镇职工为例来算笔账:从20岁到60岁,不生大病,40年看小病累计医药费可达28万,医保能报多少?扣除“起付线”、“异地医保”、“非医保目录范围”等因素,医保只能报9万,剩下的19万全需自掏腰包。

报销难,报销费用少,药费检查费只升不降仍然是患者对于医保花费的三大困扰。这些困扰,综合影响了75.5%的患者,他们认为:经过三年医改,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看病认大医院 医生忙死 患者累死

“新医改”的三年阶段性目标有一条是“强基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希望把能够在基层医疗单位解决的问题就地消化,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应用。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推出“预约挂号制度”、“分级诊疗转诊制度”,但现实远没有期望的那样美好,上大医院看病仍是当前中国百姓就医的主流。

搜狐健康调查显示:仍有37%的患者甘愿忍受“挂号难”、“看病等待时间长”、“大医院看病流程复杂”三大难题,坚持选择去大医院看病。

 

而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印证了这一点,有98%的三级医院医生都接诊过可以在下一级医院或地方医院解决的“小病”。

 

对比卫生部2009-2011年的卫生统计年鉴,社区卫生院人均诊疗人次和床位利用率的下降与三级医院人均诊疗人次上升的反差将中国百姓“看大病看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状表露无遗。

七成医生不满门诊挂号费低 九成医生对当前薪酬不满意

在如今医患关系如履薄冰的情况下,提到医生的收入,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很不理解,有人觉得“医生会赚很多钱”,“医生每天就看那几个患者,其它时间都干吗?”然而事实是否真如大家的想象?

搜狐健康比较了美国顶尖医院梅奥诊所的医生与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量。梅奥诊所医生数量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2.4倍,而年急诊人次仅为北京某三甲医院的1/3。

搜狐健康与丁香园对10853名医生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天看20-50个患者的医生占69.96%,有30%的医生每天门诊患者超过50人,53%的病房医生要管理20名以上的患者。巨大的工作压力与风险较之微薄的账面收入让中国医生的生存现状成为医生界的一大怪现象。事实上,94%的被调查医生不满意薪酬待遇。 

 

此外,87.39%的医生认为“医患矛盾”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为了避免医疗纠纷,69.22%的医生选择给患者开出“过于全面”的检查单。无意中变相加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医生本身的期望又是如何?调查显示:71.9%的医生希望提高“门诊挂号费”,63.2%的医生希望提高“手术费/处置费”。54.7%的医生期待“执业环境改善”。

三年药改 医生、患者、药品企业认可度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我国将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貌似能降低患者用药消费。

然而,“基药”制度被各界认可了么?调查显示,92.1%的患者并未感觉药价下降,69.1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根本无法解决疾病治疗问题;58.8%的药企认为基本药物招投标制度对企业运营带来的是负面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基本药物招投标表现出了一味追求低价的趋势。在调查中,有46.3%的药企认为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影响用药安全;42.5%的药企认为会影响药品供应甚至断药,影响基本医疗保障。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别于上一轮医改,人们将其称之为新医改。在上一轮医改中,最大的改变是将公立医院推向了市场,然而,很多专业人士并不认为中国的公立医院真正进入了市场。

新医改三年,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抱怨和疑惑仍然存在于与医院直接相关的医、患心中。在专业人士眼中,公立医院改革是否彻底仍然是决定新医改成败的关键,对更多的人来说,这点共识也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医药卫生体制  蓝根博  医保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