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9-13 09:34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华网
今年7月,伴随着深圳医药分开改革正式启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试营业。担任院长的邓惠琼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还面临全新考验。如果不是楼上的几个大字,人们不会想到眼前的建筑是一所医院。许多病房有大大的海景阳台,像是一座五星级度假酒店。
除了与众不同的外观,这所医院的诸多尝试也成为业界话题:医院由香港大学全盘管理和运营。医院分为全科与专科,所有的病人先看全科(诊费、药费130元搞掂)。医院规定,每个全科医生,一天最多只能看42个病人。为了杜绝医生开大药方,药房里有每个医生的开药记录,会定期进行审核。
院长邓惠琼是香港大学的校务委员,也是一名资深医生,两个月来感慨良多。
院长邓惠琼
香港模式
预约:九成以上病人提前预约
记者:当初为什么接受挑战来当院长?
邓惠琼:我是香港大学毕业的,毕业后留校工作。没有香港大学就没有我,我知道很困难,做好不容易,但现在香港大学需要我,所以我想出一分力。
记者:试业两个月来的情况满意吗?
邓惠琼:总体来说,试业还是蛮顺利的。我们的预约方法,老百姓也接受。他们说不用到医院里排队,这是一个新的措施。现在每天差不多有300个预约,其中97%来看病的人都是提前预约的,需要提前两个星期。
记者: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约,等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邓惠琼:他们不用站在医院门口等,如果约上午11点,11点来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空间,我们会让病人当天看病,但我们不鼓励这种做法。试业以来老百姓是接受的,也有小部分人不理解。
费用:全科门诊130元包干
记者:全科门诊130元包干,也是医院的新做法?
邓惠琼:我们的新做法是先看全科,再看专科,全科130元全包干。也有少数人说,有时候人们到社康中心去看一次病不用130元。但有时也会多于130元,不能说,他们是亏本,有时他们也赚了。
记者:130元包干包括哪些项目?
邓惠琼:包括全科门诊所有的费用,检查和药费都包括在内。
记者:如果发现有严重的病情呢?
邓惠琼:那就转到专科看。
记者:那怎么界定一个病人的病情是属于是全科负责,还是专科负责呢?
邓惠琼:医生来决定。全科医生如果觉得病情严重,可以转到专科,130元也可以转到专科开支。一般来讲,感冒在全科就可以搞掂。
看病:病人面对的是医生团队
记者:试业以来经济效益怎样?
邓惠琼:全科医生最多开七天的药物。比如,用七天的抗生素,我们算了价钱,大约是130元。一年后,我们会再做一个评估。经济效益怎样,我今天不能回答,没有分析数据。
记者:医院是否不太看重全科的收入?
邓惠琼:“不看重”?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批评。现在听到内地一些地方看病贵、看病难,为什么这样?因为病人不知道看病要花多少钱。现在130元打包,就全部解决了。我们看重全科,在香港,100个人来看病,有90人在全科就可以看好。
记者:现有没有一个具体细则,哪些病属于全科要看好的?
邓惠琼:医生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例如,医生看一个病人脸黄,可能病人肝有毛病。全科医生在我们的医院里属于专家,他的专长就看全科。
记者: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就需要医生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
邓惠琼:因为我们有很全面的经验。有审核制度,部门主管审核医生。病人不是永远看一个医生,而是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包括教授、专家,还有年轻的医生。比如,今天是杜医生看的,两个月后是何医生来看,通过记录就知道以前有什么事情发生。
此外,医生需要把病例写得很规范,无论在哪里,哪怕是国外的一个医生拿起这个病历都可以看明白。
红包:老百姓没有给的必要
记者:拒收红包管理制度是严厉的?
邓惠琼:签协议书,不收红包。我们是高薪养廉的文化,我们会不停地给医生讲,你为什么要收红包,这是违法的,是要丢工作的。我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没有秘密的。老百姓给了红包是一定讲出来的,是一定能调查出来的。
很多时候,给红包是没有用的。包括预约,你看什么医生,这是一个团队在看的。在这里,老百姓没有给红包的必要。
绩效:不以看病的数量为依据
记者:有什么办法来杜绝没有经验的医生做决定?
邓惠琼:临床的审核。重点审核一个医生是怎么看病人,治疗方法、开药记录。审核是很重要的,我们有IT信息平台,开了什么药,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阅。
记者:如果发现一个医生真的有开大药方的情况,会怎么处理?
邓惠琼:医生多开一些药、多做一些检查是为医院赚钱,这个概念不对。主要是看病人需不需要这些药和检查,所以我们有打包概念,所以药开多了,检查做多了对医院没好处。我们医生的薪酬是固定的,工资很高。此外,如果医生绩效好,也可以拿绩效的钱。
记者:这个绩效是怎么定的?
邓惠琼:关键看是不是把病人都看好了,由上司来审核你。用的药是否合理?病人对你看法怎样?护士对你看法怎样?而不是以看病的数量来决定。
记者:医院里不提倡监督这种叫法?
邓惠琼:我们提倡检查和平衡。有时一个医生写错了,可能有个药师会和你沟通,为了病人而沟通。
记者: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习惯培养出来?
邓惠琼:在这个医院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行得通的方法,医生跟药师地位是平等。讲起容易,但做起来难,大家办事的习惯都不同。不可能明天深圳所有的医院都这样做,不过如果你永远不做,永远不可能成功。
面临挑战
经济:病人来得越多压力越大
记者:目前最困难的是什么?
邓惠琼:经济的压力是有的。医生薪酬高,他们不需要想怎样才能给医院赚钱,他们想的是怎样把病人看好。
记者:医生得到尊重,但是他们把压力给了医院?
邓惠琼:专科不能打包,因为我们不能负荷那么多经济的压力。医院越好,人来得越多,你的压力就更大了。也许是有经济压力,严重的全科病人来了,130元亏本。
记者:医生薪水有多少?
邓惠琼:顾问医生、副顾问医生、住院医生,不同医生薪酬水平不同。如果跟深圳的主任医生相比,差不多是两倍到三倍。
记者:什么时候可以收支平衡?
邓惠琼:我们与深圳市政府的协议是,5年后达到收支平衡,我们的协议总共签了10年。
资质:希望得到国际认证
记者:从病人出发,医院科室、检查方面有没有一些特别设计?
邓惠琼:我们是一站式服务。比如说,ICU与手术室也很近。此外,医院建得不高,方便病人。
记者:现在医院有多少人手?
邓惠琼:现在医院总共有357人,医生55人,护士124人。全科医生有11个。
记者:医院规定,每个全科医生,一天只要求看42个病人?
邓惠琼:对。我们希望每名病人能与医生沟通10分钟。
记者:现试营业每天只看300个病人,以后要达到8000人。这个能实现吗?
邓惠琼:全科还是42个病人,专科看病时间更长,所以,全科加专科需要200多个门诊的房间。现在硬件是有的。
记者:港大在深圳最大意义是什么?
邓惠琼:希望有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给内地的老百姓。我们希望医院有一个国际认证,深圳的医院都是内地三甲医院认证,同时我们希望符合国际要求。
著名医院管理专家 张中南这样认为:港大深圳医院此举立意是好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借一家医院的“木秀于林”,而其他的地方甚至国家层面的配套措施并没有跟上,港大深圳医院也难成气候。
港大深圳医院希望改革当前这种“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但与其相匹配的外部环境却没有改变,这便会使新的管理模式与旧有的医药卫生环境发生冲突,并不一定适合其发展。
以“每天仅接待300名预约患者”为例。每天只有300名,其他更多的患者还是在原有的状态下徘徊。
笔者曾在大医院跟随查房,保守估计至少有70%患者是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的,大家蜂拥至各大医院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患者对小医院的医疗水平不认可;二是“收支两条线”的政策使得级别稍低一些的医院多劳也不能多得,因此也就没有了动力,必然将患者推向大医院。越是如此这般,患者越是会对小医院敬而远之。
相关推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景不明朗 运营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