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中国织起世界上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中国织起世界上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 2012-09-07 10:28
  • 作者:佚名
  • 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遇千难万阻,但由于推行者的家国情怀,全社会的理解支持,这一涉及13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三年的实践中终于凝聚成共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制度优势”催生“阶段成果”

医疗事业的属性问题从2006年开始得到各方关注,最终明确“在基本医疗上必须由政府主导,强调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医改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贯彻群众路线。这样的方向和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取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

短短三年,中国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药补医机制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破除;各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群;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2003年艰难起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进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已如利刃划竹般顺利,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同步推进和完善的,还有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截至去年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均超过95%。

“民生至上”成就“德政口碑”

陈竺表示,医改获得初步成效,得益于我国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此轮医改重点在农村,随着保障制度的“小病拖大病扛”。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医师焦峥说,2007年前病房收治的多是医保病人,农村来的病人很少。现在,消化科的病床数翻番,每天50多名病人中,大部分是参加新农合的病人。

让陈竺津津乐道的是,反映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改善,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而且反映城乡差距的两条曲线趋向合拢。因为医改方案安排了中西部孕产妇免费分娩的政策,使我国的住院分娩率超过96%。

走过风雨 彩虹在前

聚焦医患关系的电视剧《心术》之所以能够持续热播,从另一个层面表明了社会对医改的关注程度。张茅曾两次约见《心术》作者六六,鼓励她客观地展现医患矛盾,真实地展示各种冲突。“只有直面问题和矛盾,才会找到化解的办法。”张茅说。

“三年医改一路走来很不容易,遇到很多非议和阻力。”孙志刚感慨地说,现在取得的成绩让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那就是“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效果明显”。

实地考察过中国医改成效的各国同行,对中国医改都给予肯定评价。法国专家介绍本国情况时,打出第一张幻灯片就是“与中国医改同行”。

说起公立医院改革,张茅表示,当前要抓紧把试点城市的改革经验总结推广,2015年全面推开,让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医改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形成合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尹力表示,十二五期间,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范围将从基本药物扩大到所有药品,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在打击假劣药品、追溯和召回问题药品方面的作用,全力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医改是长征,“三年”结束了,医改还在继续。面对成绩不沾沾自喜,面对困难不妄自菲薄,进入深水区的中国医改,已然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中国医改,风雨走过,挑战仍在,彩虹在前。

【责任编辑:志娟 TEL:(010)68476606】

标签:基本医疗  医患关系  公立医院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