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今年底南京将建成卫生信息平台
今年底南京将建成卫生信息平台
  • 2012-04-18 09:05
  • 作者:耿海华
  • 来源:南京日报

多数市民有过这样的就医经历:在医院门诊看病,为了一个专家号,可能凌晨就要去排队,还不一定能挂上号;为了一个化验结果常常要等几十分钟,甚至是几小时、几天。而如今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预约到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等25家医院的专家号了。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等5家医院看病,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非得在门诊花时间等待检查了,回家上网即可查询到自己的化验结果,这只是南京市卫生信息化给市民带来便利的一部分。记者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了解到,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智慧医疗”建设,随着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样的便利以后将越来越多。南京市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还能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殷伟东。

A 今年底建成

南京卫生信息平台

“以前到每家医院看病都要办一张就诊卡,现在只需要一张卡全市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都可以看病了,大大节约了资源、方便了病人。”殷伟东告诉记者,推进医疗一卡通是卫生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从2011年初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发行市民卡,市民卡应用确实方便了市民就医。市政府为推进市民卡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先期投资建设卫生数据专区、卫生专用网络、市民卡应用平台等,仅此一项投入就近2000万元。截至目前,28家三级医院和4个区县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联网,共有近90万张市民卡在医疗行业使用,南京市医疗一卡通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将结合市民卡推进国家居民健康卡建设。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便群众就医的重要途径之一。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卫生管理数字化、医疗服务智能化、健康档案网络化。据殷伟东介绍,南京市去年被列为中央、省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城市,计划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

为建立这样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卫生局已向市政府上报了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及预算。市政府已把“智慧医疗”建设列为2012年重大民生项目,将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

B 同城互认、远程医疗

多方面利民惠民

通过一卡通,在一家医院就诊时能调出之前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就能实现这个想法,这也是真正意义上检验检查结果的同城互认。“这仅仅是智慧医疗的一个内容。”殷伟东介绍说,全市智慧医疗项目将结合南京区域医疗卫生特点和现有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实用共享的,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综合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医疗体系,致力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服务老百姓,支撑新医改。

“智慧医疗”将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妇幼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的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既节省看病费用,又节约时间。

而远程医疗主要是用于城市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医疗协同,通过卫生信息专网,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处理。

另外,医院的自助智能终端系统也正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在市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自助终端设备已能实现自助发卡、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查单、自助结算、健康宣传等功能,年底前,将在全市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C 标准体系建设

是卫生信息化必由之路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能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实现基本业务系统的信息交换,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这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带来的基本好处。但对于所有接入该平台的应用软件系统,都必须遵循这个统一的接口标准,这样才能让这个平台正常的运作起来。

与之前就诊卡的问题相同,各家医院化验结果、电子病历,因为运用的系统都各不相同,所以不能相互兼容,这是各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殷伟东认为,标准体系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必须要走的路,这就好比中国各个地方都有方言,必须要推广普通话一样,要让大家都能听得懂,才能交流得起来。而这个标准体系就是卫生信息化中的“普通话”。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卫生信息化  远程医疗  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