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05 09:22
- 作者:侯睿之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云计算等若干“跨界词汇”被正式提及。
业内专家表示,相关的利好政策再加上技术的不断升级,将推动医疗行业向电子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另外也将有助于资金等资源不断地流入相关行业,从而推动医疗信息化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而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缺乏统一的标准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数字化医疗初步实现
据某运营商负责医疗信息化相关项目的人士表示,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国大部分三级医院及部分先行的二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其中的一部分三级医院甚至开始进入系统整合阶段;而大部分一级以下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正处于建设第一轮医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另外,信息系统投资与建设逐年向着更优化的结构转变。从2006年以来,硬件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软件与服务所占比重则越来越高。更多新型应用的出现,以及外包服务的发展,使得医疗信息服务市场比同领域的其他细分市场,有着更快的增长速度。
相关专家介绍,网上预约和电子病历等技术已经在各大医院基本实现,并且从患者挂号、医生诊断和开药再到患者交费整个流程基本都实现了数字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医院直接与医保系统联网,患者可以根据自己财务负担状况决定是否选择某些不在报销目录之内的药品,从而减少一些医药费用支出。
信息共享仍有门槛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曹德贤表示,新医改以前的医疗信息化是关起门来搞自己医院的信息化,跟别人不发生更多的关系。自新医改实施以来,政府开始提出来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所以现在做信息化就不单纯是本院内部自己搞了,就你必须考虑到怎么样跟其他医院共享,怎么样跟区域共享,这也是医疗信息行业的趋势。
不过据了解,目前医院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还不够,目前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和应用软件,这三方面还没有给医护人员提供更方便的共享。曹德贤坦言,目前就不单在医院之间,即便在同一家医院也可能存在信息共享不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医疗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强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医疗智能化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智能医疗发展仍处在由医院管理信息化向临床管理信息化过渡的阶段。目前已经实现的信息化还是以财务系统信息化为主,只有小部分医院向临床管理信息化转变。另外,各地、各系统、各医院机构信息化程度差异非常大,相互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
此外,目前医疗信息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各家公司还只是在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上竞争,没有形成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一个整体集成,并且还经常出现硬件和软件都不差,但是服务缺位的局面出现。这些都制约医疗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专家呼吁政府对于这个行业的扶持不只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加以支持,还需要牵头设计一套可行的、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