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代表委员交锋公立医院改革(1)
代表委员交锋公立医院改革(1)
  • 2012-03-07 10:00
  • 作者:韩璐 曹政 崔芳
  • 来源:健康报

公立医院改革应走“政府主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医疗卫生改革”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3月6日的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各方观点交锋中,对公立医院改革走向的思考仍在延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史大卓

观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是逐利之根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还是治标之策。”史大卓认为,以药补医只是在体制问题表现出来的症状,真正的根源问题在于政府未能承担起应有的投入责任,在评价医院时也以收入、规模而非服务作为主要标准。“这样一来,医院管理就不得不考虑收入问题,并把这一压力转嫁给医生。”史大卓说,逐利体制,才是真正的“毒瘤”。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 沈中阳

观点:医院补偿形式可以多元化

沈中阳拿他所在的医院算了一笔账:在该院,每年药品加成的利润一般维持在5000万元~6000万元,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药占比)为40%~50%。“对于大医院来说,少了这5000万元并不是特别要命的事情,勒紧裤带,日子紧紧巴巴也可以过。”沈中阳比喻,这就像居家过日子,越是大家庭,每个人头少吃几口,比小家庭好扛。

沈中阳分析,对于大医院管理者来说,大家看中的不是这15%的加成,而是医院要拿这一部分钱进行作为现金流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目前,医保结算支付都在延后、都在压款,我们要维持现金流,就只能压药款。”他进一步解释,在该院,药品从进入医院药房到拿到药款,这中间要经历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该院每个月要用到5000万元~6000万元药品。以每笔药款压半年计算,就相当于医院获得了2亿元~3亿元的无息贷款。“这笔资金对于医院来说,就不是勒裤带能解决的了。”

“压药款的情况,在全国的医院都普遍存在。”沈中阳因此认为,破除以药补医不能“硬着陆”,一定要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评估好,针对性措施准备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政府即使补偿这15%也可以,补偿形式可以多元化。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 王正荣

观点:引入竞争未尝不可

记者向王正荣提起“按市场规律办事进行医疗卫生改革”的说法,他表示,自己个人认同这个做法,每个城市可以至少保留一家公立医院,其他的可以按照企业运作,放入市场竞争。

“现在公立医院名义上挂着公立,其实都已经是按照市场规则在运行。”王正荣说,看一下公立医院的收入构成就一目了然,政府的投入比例过低,医院都需要通过市场赚取利润才能养活自己。“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

“假如你是一名普通老百姓,你会愿意看到公立医院像企业一样进入市场竞争吗?”记者问道。“作为老百姓,我相信这样做会让患者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王正荣举例说,当初计划经济年代,买一台电视需要凭票供应,价格贵而且质量也不高,现在通过市场的竞争,大家都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登岗

观点:当院长就要算经济账

刘登岗表示:“我是药厂的,实实在在讲,医院现在离不开药。你要是当医院的一把手,你就得算经济账。好比医院至少要一个亿运营,这一个亿从哪来?你让我把药品的钱断了,我找谁要去?我的医院怎么运行起来?政府投入不够,症结在这呢。”

刘登岗说,医院按照企业化管理,但又不像个企业,好多事院长都管不了,还不如我这个厂长呢。其实医院是独立法人,只要在合规合法范畴之内,院长可以有自己的经营模式,别管死了。医院不可能不盈利,不盈利就运转不了,只是盈利多与少,公益性多与少的差别。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公立医院改革  人大代表  医保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