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点击2011医疗卫生十大热词(1)
点击2011医疗卫生十大热词(1)
  • 2011-12-30 10:08
  • 作者:曹政 孟庆普 刘平安
  • 来源:健康报

同仁血案、八毛门、血荒、郭美美、蜀中事件、地沟油、PM2.5、“谣盐”、烟草院士、八胞胎。2011年,这十个热词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热词,不管事涉医患关系、食品安全,还是社会诚信、科学公正,都是对健康相关领域问题的高度关注,反映出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某种焦虑。从中,我们读出了中国社会意识的觉醒,公民权利意识的昂扬,更传递出我国社会管理亟须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的强烈信号。社会生态的改观,文明程度的进步,需要综合推进。其中,推进和深化包括医改在内的各项改革,无疑是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同仁血案

事件回放:

2011年9月15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位男士举刀追砍一位女医生。鲜血淋漓的17刀!女医生身上多处被砍伤。血案是由一场医疗纠纷引发的,伤人者曾是该医生的患者,一场医疗纠纷拖了3年却没有任何结果,患者最终选择举刀伤人。

在医院发生的暴力事件远不止这一起。今年年初,上海有患者家属在医院连伤数名医务人员;年中,南昌一家医院发生数百人的群殴;同仁血案过后不到一周,武汉一家医院的病房又被闹事者砸烂。同仁血案等一系列暴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医院暴力现象的大讨论。

点评:

如同高悬在达摩克利斯头上的利剑,暴力威胁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挥之不去的阴霾。在医院连续遭遇暴力事件之后,公安部、卫生部也都分别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排查整治,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要求对发生的重大涉医事件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实际上,近年来,由卫生和公安等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已有很多次,要求加强医院安全防护的文件也发了不少,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迫于暴力的威胁,许多医生纷纷在网上讨论如何规避人身危险,甚至自发地编制了在医疗工作场所如何防止暴力行为的指南,而这本来也是相关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应该做的事情。医务人员无奈的自救之举,值得全社会深思。我们必须保护医生!必须还给医生一个安全、宽松的行医环境!否则,医生将战战兢兢、唯求自保,最终的受害者必然是患者。

八毛门

事件回放:

一个出生仅6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学医的患儿父亲声称“全部费用需10万元”,继而拒绝手术,到广州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网民将此事件命名为“八毛门”。网上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多名患儿因“八毛门”事件影响,有患儿家属拒做手术,导致病情恶化。9月7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所有诊断治疗符合诊疗规范。10月20日,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被证实患先天性巨结肠,已做手术。10月底,患儿家长向医院公开致歉,最先报道此事的那家深圳媒体随后也向社会道歉。

点评:

“八毛门”事件之所以引得舆论大哗,反映了公众对误诊、过度医疗和乱收费等现象的强烈担心和不满。一个必须正视的背景是,当前医患不信任感弥漫,公众对“八毛门”的激烈回应就是例证。当坦诚相待、和谐信任被警惕和猜疑所取代,受损的不仅是个别人。信任缺失时,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而重建医患信任,也有待医患双方合力而为。

医院的克制和专业,患者家长的公开道歉,媒体对自身的反思,“八毛门”事件后各方的反省和清醒,让人看到了重塑良好医患关系的希望。医患双方应该是朋友,而不是互相提防的敌人。与其陷入不信任的悲叹,不如积极朝着信任努力,这才是拆除医患之间信任隔离墙的最有效的路径。

血荒

事件回放:

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孙俊表示,全国人大明年将对《献血法》实施13周年进行调研,并酝酿修改献血法,有望将献血年龄从18周岁~55周岁放宽至17周岁~60周岁。在用血告急频频见诸报端的情况下,这条消息抓人眼球。

12月13日,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就此求证。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澄清,目前这只是个别专家的建议,卫生部没有启动与之相关的工作。他强调,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他同时强调,法律上并没有禁止其他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权利和义务。

点评:

早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汪春兰接受记者专访时,就提出了放宽年龄缓解“血荒”的建议案。应该说,放宽年龄缓解“血荒”不是一个治本之策,却能引起多位全国人大表的关注,背后凸显的是“血荒”让临床“心慌”的严峻现实。随着临床用血量的激增,各地用血量告急,部分地区“血荒”呈现常态化,有的医院出现了因为缺血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手术的现象,有的医院无奈要求手术患者自己找血。

被“电荒”逼急了,可以拉闸限电。但“血荒”不同,缓解之道还在于开源,动员更多公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有着血浓于水的文化底蕴,“血荒”原本是最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冷淡了人们献血的热情,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化解措施,恐怕比放宽献血年龄更加重要,也更加奏效。

共4页: 1 [2][3][4]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同仁血案  八毛门  血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