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26 09:23
- 作者:佚名
- 来源:荆楚网
岁末年初,医改三年收官已是屈指倒计时。作为荆楚龙头的大武汉,如何盘点自己的医改答卷?21日,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接受记者专访。
刘顺妮笑称,武汉医改答卷自我打分是“较满意”。她说:“医改3年间,武汉市把医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长出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全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
到目前,武汉市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三年医改任务。全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99.2%及以上;政策范围内,职工医保住院费用可报销75%以上,城镇居民及新农合住院费用均可报销70%;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销售价格平均下降了30.45%;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达740.96万人份,建档率81.20%;在28家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逐步实现“医院节日不休息,群众看病不排队,医疗费用零增长,医疗服务全方位”的目标。
谈到大武汉医改亮点,刘顺妮有些自豪:“武汉市结合本地实际,从信息化建设、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特色的探索与突破。”
全力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各类新批新建、改扩建项目34项,总建筑面积18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75亿元,医疗资源大幅度增长;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学科;制定了武汉市智慧医疗信息系统5年建设规划,力争2015年基本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一卡通。
公立医院改革创新。打造智慧门诊,探索“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病房,实行移动医疗及相关项目;打造智慧社区,探索建设预约和转诊服务平台。
组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目前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72个共3520人,实现家庭医生制度全覆盖。主要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工作重点,为患者提供上门诊疗。
引进“中医药”进社区。1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科,提供预防、养生、医疗和保健等10种以上中医药适应技术,7个中心城区全部通过国家中医药示范区认证。武汉市率先获得国家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城市称号。
刘顺妮表示,“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将至少投入100亿元推进医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继续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础上,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全民医保”;结合武汉实际,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支持覆盖所有村卫生室;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等;坚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以区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实际、运转有效、体现公益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