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HC3i记者手记】急救信息系统“金矿”待挖掘
【HC3i记者手记】急救信息系统“金矿”待挖掘
  • 2011-08-19 08:34
  • 作者:孙芹先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在遭遇创伤或病变时,脆弱的人体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直接关系到其安危和预后。特别是急性创伤、心脑血管病等巨头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的疾病,如果在发病现场没有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即便医院内救治水平再高,也是回生乏力。

院前急救是指对各种急性发作的疾病、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从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监护转运至医院的过程,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和紧迫性。因为对于很多危重病人而言,发病最初的变化,是决定其生死的最关键时段。在此期间,救援者会采取各种急救措施,例如利用便携式心脏起搏器、气管切开术等措施实施心肺复苏。

王立(化名)是一个省会城市急救中心的主任,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副蓝图,他描绘说,例如当市民王大爷在家中突然感到心前区剧烈疼痛时,马上按动与急救中心相通的120快捷键,急救中心的指挥中心屏幕上便会同步显现出王大爷家的地址、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中心会根据既有信息立即选派距离王大爷家位置最近的救护车,并通过车载急救信息终端,使急救人员快速了解王大爷的病史,通过GPS定位导航功能,监控急救车辆的运行轨迹,随时了解最新路况。到了王大爷家后,救护人员给王大爷做了基本的急救措施后,迅速把他送往最近的医院,同时进行吸氧,生命体征监测,通过车载电子病历终端,将数据同步发送到该医院,并通过便携式远程图像传输系统,把现场视频发送给目标医院,跟医院医生随时保持有关病人的病情沟通。到了医院,医院医生已经根据王大爷的情况,准备好了病室及急救器械和药品。在这个顺畅的环节中,王大爷得到了最快、最合适的治疗。

想要实现上述的急救场景,需要依托一整套的急救网络信息系统。借助GPRS、EDGE或CDMA移动网络,通过120综合管理系统和调度系统、远程视频、远程监控、车载电子病历终端等,实现院前急救过程的完整动态管理。利用信息化和各种通信手段,在短期内快速准确的进行数据流转、共享,为患者生命架起一座保驾护航的桥梁。

王立表示,自己所在市的救护车只起到了转移病人的功能。院前急救尚处于传统、较为落后的工作模式,病人的现场抢救、转运过程与医院脱钩。而通过急救信息系统,可以加强急救现场与院内医护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共享前往医院途中的生命体征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既往病史;院内专家可以远程指导车上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工作,帮助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等。而这些对于某些病人来讲,是跟死神搏斗、获得新生的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20%的创伤病人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为没有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

目前,“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却少有人强调,院前急救信息系统也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院前急救也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范畴,是一项应该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火热的今天,如果没有急救信息系统来支持院前急救过程,对于病人来讲,整体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是有缺憾的。而院前急救综合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能力。据了解2011年,中央已经为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拨款7.2亿元。

 

【责任编辑:焕东 TEL:(010)68476606】

标签:急救信息系统  数字化医院  区域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