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上海市北医院率先开展医疗信息化创新试点
上海市北医院率先开展医疗信息化创新试点
  • 2011-07-01 15:48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华网

家住彭浦新村的张大爷昨天在晨练时不慎摔伤了脚,疼痛难忍,家人就把他送到最近的彭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接诊的医生在进行了X线等相关检查后,认为患者需转院治疗,通过闸北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平台向市北医院发出了急需转诊的通知。

不一会儿,市北医院放射科主任皮剑通过闸北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对老人情况进行远程读片,很快作出诊断:左下肢骨折急需手术治疗。仅用了10分钟就把老人接到医院。老人空着手,手上不用再拿化验单、病历卡和X影像片等一大叠单据来回折腾,所有临床检查报告结果都已传到了市北医院。

“把市北医院建设成为一个功能优先、服务优质、技术优秀、价格优惠的智能化医院。”6月17日,在市北医院新的医疗综合大楼开业庆典仪式上,院长倪克樑这样兴奋地告诉记者。据悉,市北医院是上海首家也是全国第一家开展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医疗信息化创新和试点的医疗单位。

市北医院是闸北北部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区属二级综合性医院,年门急诊量近70万人次,服务主要辐射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街道及其周边地区40余万居民。承担着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疑难病的诊治,急诊急救、重症抢救,以及肝炎和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根据新的医改精神,市北医院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闸北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市北医院改扩建工程作为作为闸北区“十一五”重大民生工程、闸北区政府重大实事项目,政府投入资金约2.8亿元,于2008年初开工建设,历时3年余,现已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新大楼由急诊部、门诊部和住院部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较原来增长近三倍,门急诊服务能力增长50﹪,住院服务能力增长约一倍;开放床位近500张,设有20个一、二级临床科室及门、急诊部,新大楼75﹪的设备设施得到了更新和改善。

新的医疗大楼不只是楼层的提高和面积的增加,而是发展能力的提升,发展后劲的增强。他们在极大地改善居民就医环境的同时,还配有16排螺旋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全数字化新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仪和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20余台。除了原有的肿瘤、消化、泌尿、心脑血管和肛肠等特色和重点科室外,还新增设了肾内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等二级临床学科,提高了对老年和危重病人的急救诊疗水平。眼科、妇科等专科的特色正逐渐形成。

立足于建设闸北北部区域医疗中心,新大楼建成后,市北医院将根据区域地理位置、顺应周边地区人口结构、疾病谱的变化,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模式,加深加大与长征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的合作力度,重点建设急救医学、老年医学和肿瘤医学等学科。成立组织架构合理、技术力量强大、转诊渠道畅通、服务方便快捷的医疗联合体,更好地为彭浦地区居民健康服务。市北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等急诊医疗设施,在目前上海同级同类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已经与长征医院急救中心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将成立闸北北部急诊医疗中心。在过去的三五年里,市北医院与美国凯斯大学在肿瘤和慢病防治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新大楼建成后,市北医院将与美国凯斯大学医学院合作,成立闸北−−凯斯医疗合作中心,又在基础医学、肿瘤和慢病防治方面签署了新的合作项目,形成了紧密形的联合,为闸北83万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

更为可喜的是在区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市北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医疗信息化创新和试点。一起开始云计算平台下的医疗信息化创新和试点,探索各种卫生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整合,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和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全面提升闸北医疗信息化水平。建立云计算健康中心,构建一个开放的、多系统集成的、基于行业标准的、能支持未来系统发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健康云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闸北模式”并将健康管理服务向其它地区辐射推广,借助卫生信息化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基于闸北卫生信息化的先进基础,市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了全国二级医院的前列,成立闸北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从2003年开始,市北医院就实施了电子病历和其他一些信息化的措施。05、06年开始与彭浦、临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电子双向转诊,目前已经能够进行远程读片和远程心电会诊。新建立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不但为区域内一、二级医院间的会诊转诊提供极大的方便,更可以利与本市多家三级医院和周边省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以及与美国凯斯大学联网,进行远程会诊,真正把高级医学专家请到社区,请到医院,请到居民家门口。

 

【责任编辑:逸菲 TEL:(010)68476606】

标签:云计算  医疗信息化  区域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