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上海深圳掀医联体试点风潮
上海深圳掀医联体试点风潮
  • 2011-06-29 10:06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药经济报

“大概到6月底即可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瑞金医院的信息系统全部连通,7月开始居民可以在社区进行专家门诊的预约。”据上海卢湾区卫生局局长赵丹丹称,此次卢湾区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推进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签约居民享受到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带来的便利。

每每谈及这个低调运作了近半年的医联体,赵丹丹如数家珍。卢湾区是今年1月28日正式启动试点的。到了4月,医联体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并组成了管理班子,4月底又设立医联体办公室。“我们目前主要是进行医联体的内部资源调配,到目前为止仍未跟居民实施签约。毕竟在内部资源没调配好之前,贸然对老百姓做的承诺也无法实现。”

从赵丹丹的言谈中,可以感觉到他对医联体寄予厚望。无独有偶,深圳在5月底也正式启动了医疗机构联网组团运营工作,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分成13个组团联网运营。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和深圳接连的类似尝试,或将掀起各地医疗机构联网的风潮。

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持相同观点。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就坦言,医联体等区域医疗机构联网试点目前还只是有益尝试,不应提升至医改“重要选项”的高度。

行政式推进

与上海医联体的试点相比,1个月前启动的深圳医疗机构联网运营在业内引起更多争议,争议缘于主管部门“每个组团的大医院将花费3~5年时间取消普通门诊”的提法。有评论者称,完全依赖取消三级大医院普通门诊所形成的倒逼机制,限制患者就医选择,不能真正引导患者“普通门诊到社区”。

对此,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处长廖庆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告知,目前“指导医院要逐步取消普通门诊”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具体实现时间会依据联网运营工作的进展和居民的接受程度来决定。“关键要看老百姓能接受到哪个程度,我们做事的最终目的是方便老百姓。”

在廖庆伟看来,行政引导和价格杠杆两种办法并非对立的。联网运营这种行政方式,能较快速显现效果;但长远看,依然需要借用价格杠杆分流患者。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宇华也认为,单纯靠行政手段恐怕难以实现分流患者的愿望。“目前不少地市已出台医保相关规定,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有所倾斜,但依然未能完全改变患者跑大医院的习惯。”

尽管不少研究者都认同联网的方式有助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但仍有部分人士担忧政策会虎头蛇尾,又或变相成为三级医院“占地盘”的小团体竞争。

记者从深圳及上海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两地也已考虑上述的问题。《深圳市医疗机构联网组团运营实施方案(试行)》就明确,是以行政区域和城市功能组团为单位,结合深圳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将全市医疗机构组建成13个医疗机构联网组团。

“我们把公立医院的卫生资源做统筹规划,保证每个组团有比较平均的卫生资源,避免居民集中到少数地域集中的医院就诊。”廖庆伟表示,由于资源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也没有在方案中确定要多长的时间到位。

赵丹丹也给记者描绘了类似的蓝图,据悉今年主管部门会对医联体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逐步把全区医疗资源按学科进行布局调整,以避免无序的竞争状态。医联体的理事会布置总体的发展战略,下属各医疗机构可在医联体的总体框架下自主运作。“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把区域内的医疗机构都纳入到医联体中。当然,我们会采取逐步推进的稳健速度,综合考虑人员安置等问题,争取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改革更深层

“只有解决了体制和机制的衔接问题,医疗机构联网的计划才可能顺利实施。”邹宇华认为,由于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自负盈亏的医院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管理责任难以厘清,体制的不同成为一体化最大的阻碍。他指出,尤其是在三级医院院长被授予传帮带第一责任人的状况下,如何调动起积极性是一个难题。

对此,廖庆伟向记者表示,尽管三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比较强,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不少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这种状况若不改变,也很难持续下去。“因此需要从机制、体制上调整,让三级医院做三级医院的事,潜心专科,处理危急重症,给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医师培养等。”对患者而言,若基层医疗机构能进行合理分诊,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相应专科,就能减少三级医院开展普通门诊的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廖庆伟难以否认,在医院按项目收费的现状下,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因此,我们下一步可能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调整。”

赵丹丹则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推动医联体的实践,还需要在人力资源和制度方面做准备。“我们不能改变现有的政策环境,但可以计划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从制度设计上进行引导。”

可承受之重

“可能会增加一些基层的接诊压力,但此举可让医疗资源利用更为合理。”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深圳福田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刘敬文表示,深圳市日前提出的医疗机构联网运营模式和三级医院取消普通门诊的设想,可能让部分患者回流到社康中心。

“对三级医院而言,取消了普通门诊,可以加强专科诊疗的力度,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总效益未必会减少。”刘敬文认为此项改革对三级医院和社康中心都有利。

据了解,眼下深圳的社康中心网络布点已基本完善,诊疗设备也大多到位,最迫切需要补足的是人力资源。以福田区为例,该区管理的社康中心共有82家,服务人口有186万,全科医生有315名。“按深圳市社康中心服务的范围和服务人口,每个中心配置15~16名人员是比较合理的。”刘敬文如是认为。

为此,有关方面近期也加大了增加人手的力度。一方面招聘培训更多的全科医生,据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该中心计划招收的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学员数量等同于前几年学员的总数。而另一方面,则邀请退休老专家到社康中心发挥余热。

在上海卢湾区,制定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也被主管部门列为今年主要工作之一。“推行医联体的前提,是要满足基层全科医生的配置要求。”赵丹丹透露,目前该区正尝试组建专科团队,争取在每个社区的全科医生背后都有一个支持的专科团队。

在刘敬文看来,即使三级医院取消了普通门诊,回流社康中心的患者增加,也不会成为社康中心的不可承受之重。三级医院目前接诊的普通门诊量并不大是原因之一,况且依据方案二级医院也可以接诊普通门诊,分流部分患者。同时,随着近年的发展,深圳社康中心的接诊能力已有很大提高。“就福田区而言,根据区卫生部门统计,有60%以上的患者是在社区就诊的。”

据了解,深圳全市的情况也类似。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显示,2010年深圳市基层卫生机构(含社康中心、街道医院、社会办医院、门诊部、私人诊所、卫生室及其他)完成总诊疗5183.6万人次,较上年增加5.4%,占全市总诊疗量的65.5%。

“这种模式若能跟医疗保险配合进行,能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刘敬文坦言,联网运营推出之初,未必马上能获得民众的认同,需要逐步推广,建立居民到基层首诊的信心和习惯。“上世纪90年代社康中心甫推出之际,也遭受过不少质疑。联网运营的模式致力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相信也会获得民众的认可。”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联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