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医疗器械迎来高低混战 外资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医疗器械迎来高低混战 外资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 2011-06-15 11:28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财富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增势强劲,跨国企业挟技术优势向农村加速渗透,而集聚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企业则努力向高盈利领域突破。“跨国企业垄断高端,国内中小企占据低端”的平衡格局,将有望颠覆。

2011年前5个月,四家医疗器械类企业东富龙(300171,股吧)、尚荣医疗(002551,股吧)、千山药机(300216,股吧)、理邦仪器(300206,股吧)分别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发行市盈率均超过45倍,东富龙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96倍。在这些公司成功IPO的背后,潜伏着不少提供战略或财务支持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不乏复星医药(600196,股吧)、深创投等国内知名创投企业(表1)。在声势日隆的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魅力逐步显现。

 

表1:医疗器械类新融资事件

IPO 之外,该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也在加速升温。投中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月-2011年4月,医疗器械领域的私募投资案例个数及融资额度在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3%、18%,均仅次于传统强势的制药行业。首只人民币医药行业基金建银国际医疗产业基金,继斥资1亿元注入疫苗包装用品企业江阴兰陵瓶塞后,又向五粮液(000858,股吧)旗下的普什医药塑料包装企业投资了1.8亿元。

医疗器械增速或超药品市场

资金青睐的逻辑,不仅在于中国推行医改的大背景下整个医药生物行业步入上升通道,也源于医疗器械子行业的发展潜能。数据显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但在中国“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下,药品市场规模远超医疗器械市场,二者容量及发展深度并不相匹配,未来医药行业内的结构将发生趋势性变化。药品支出占比的攀升难以为继,而医疗器械在医药板块中的比重则有望上升。

近几年相关企业的盈利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贺平鸽的研究显示,2001-2008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8%及41%,远高于同期医药工业19%、21%的收入和利润增速。中金公司孙亮预计,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这一增速远高于申银万国医药行业分析师罗所预测的2008-2015年间药品消费16%的复合增长率,申万同时预计药品费用占医疗卫生费用比重将从2007年的33%下降至2040年的20%。

在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有望在全球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发达国家把持了其中的78%,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成长。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贸易顺差达67亿美元。

扩容的蛋糕前,市场竞合态势更加激烈。带有政策红利的农村市场让外资觊觎不已,而高端器械市场的高盈利也足以让困于低端价格战的内资企业眼红。随着双方触角延伸至对方势力范围,原有的平衡正酝酿着变局。

外资加速渗透基层市场

快速发展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外资、合资企业成了主力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和合资企业就有7家。在国内大型医疗诊断与治疗设备市场,以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领衔的外资企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进行的专项调查,国内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跨国品牌所占据。

随着新医改向基层医疗倾斜,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拓宽及报销比例的提高,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农村基层市场,试图挟技术、营销优势,通吃高中低端领域,而通过收购、合作等捷径进入中国市场更是外资企业的惯用手法。

早在2008年,以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等产品出名的美敦力公司斥资17.26亿港元入股山东威高集团,并以15%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独家分销美敦力及威高骨科公司的骨科产品。医疗健康巨头通用电气也与新华医疗(600587,股吧)等数家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其政策灵敏度并不逊于本土企业。在2009年5月启动的“健康创想”战略中,通用电气宣布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于开发100种能够增加医疗覆盖率、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新产品。并且,其医疗健康部门总裁约翰·迪宁访华之时,宣称最想去拜访的是四川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而全球知名的医疗成像及信息技术公司Care-stream Health(锐珂医疗,原为柯达医疗影像业务部门,后以25.5亿美元出售给加拿大股权投资公司Onex),则早在2005年就已进行产品架构上的战略调整,逐步增加投向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市场的产品比例,并主动调低价格,如其成像系统由之前的200万元减少到1/2甚至1/3。在“深耕基层”的策略推动下,其2009年中低端产品销售对总销售额的贡献已提升至40%。德国西门子也专门为社区及农村医疗市场推出如CT机、超声机等优势产品的“经济适用型”版本。

跨国企业向中国基层市场加速渗透,一方面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乏力,年增长率约为10%,而中低端医疗器械的增长率达30%。另一方面,基层设备的较大缺口也给了他们充分的理由,在中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二级、三级的大医院; 全国医疗机构15%的现有仪器和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产品,60%的设备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在中西部及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大量医疗诊断设备需要购置或者更新换代。各级政府承诺投放的8500亿元医改蛋糕中,也明确将向基础医疗倾斜。

在“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械”政策指引下,除了研发及产品性价比向基层市场需求靠拢之外,跨国企业还频出新招,渠道下沉、捐赠先行以打造公益形象,借金融租赁之力带动销售的做法也普遍为其所用,以尽快杀入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市场。

内资企业:挺进高端

与跨国企业自上而下的强力渗透不同,内资企业多半集聚基层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多达60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1.8万家经营企业。在外资不屑于染指之前,这些中小型占了绝大多数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凭借成本及渠道优势瓜分了中低端市场。但无序的过度竞争所导致的价格战,再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出口汇兑损失,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已经遭到严重挤压。

尽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提振了中低端器械市场需求,但读懂政策风向的外资企业已为分割新蛋糕做足功课,自上而下的惯性优势一旦延续,威胁不容小觑。内资企业在正面主战场积极迎战的同时,也正在努力进军高端。鱼跃医疗(002223,股吧)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希冀由粗放式增长走上专业化道路,并能在制氧机等细分领域增强技术竞争力;行业出口额排名第二的深圳迈瑞也表示,在深耕基层市场的同时,将发力高端,主攻外向型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协会会长姜峰指出,相对制药工业,医疗器械行业处于多重学科交叉处,所涉及的机械制造、IT技术水平等有相对优势。中国健康医疗基金合伙人陈蕴也认为在医药生物行业内,该子行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最小,且回报快。此外,国内投资者对医疗器械类公司上市均给予了积极回应,风投踊跃,市盈率高企,若超募资金运用得当,从细分领域对高端市场的突破并非不可想象。不过技术落差之外,服务、售后及营销模式等软实力的差距均非一时一日能够弥补。

事实上,深陷价格战的内资企业往高端突围,虽是面对强敌压境的反击之举,更应当视作追逐高盈利的本能选择。在基础医疗市场占据优势的鱼跃医疗,和已在药物支架系统成功突破外企垄断的乐普医疗(300003,股吧),二者尽管同处医疗器械市场,毛利率及净利率却存在天壤之别,前者有20%的收入来自政府招标的基础医疗市场,但净利率盘旋在20%以下,而在细分领域占有优势的乐普医疗,则通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强势的定价权,毛利率高达80%以上,净利率超过50%(表2)。

 

表2:鱼跃医疗和乐普医疗盈利能力比较

 

 

 

【责任编辑:水清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器械行业  新医改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行业  锐珂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