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医疗信息共享:上海“申康”模式先行
医疗信息共享:上海“申康”模式先行
  • 2011-05-30 09:18
  • 作者:佚名
  • 来源:赛迪网

“共享、共建、共赢”,是新医改文件提出的要求,也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新挑战。无需在看病中等待排队,也不需要拿着病历四处奔波,更不用因为经历多次挂号与体检而感到苦恼,在市民看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如今在上海正在消失。上海“医联工程”实现医疗信息化共享,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并被称之为医改的“申康”模式。

行业聚焦频道——最新热文推荐

1HC3i记者手记】请稍安勿躁

2究竟是规范建设还是借机敛财”?

3河北架设电子眼实时监控

4医疗信息技术行业荣膺十大热门职业榜首

5给医生打分 澳大利亚网站引争议

6将有巨资投入基层医疗改革

申康中心是按照上海市政府的办医要求,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是市级医院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有人称之为上海市“医改国资委”,从建立开始,就肩负医改管办分开的职责。

从2006年开始,申康中心就开始将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作为推进医改的突破口。即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经过3年多建设,“医联工程”已经实现了23家三甲医院及所属6家分院的医疗信息横向共享,并与上海长宁、闵行、卢湾、闸北4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纵向互联,为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搭建了桥梁。

目前上海社保卡实现了“一卡通”,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和看病,但是对于一部分还不能享受社保卡服务的居民来说,又有诸多的不便。“医联卡”应运而生,一张印有“医联工程”标志的就诊卡,拥有统一的编码,在一家医院办理,可以跨院通用,不需要任何附加费用。病人不再需要手捧一堆卡,周旋于各家医院之间了。

目前“医联工程”已经实现了一卡、一库、一网、一平台以及若干协同服务功能,即一个可在所属市级医院通用的就医卡(医保患者使用社保卡、自费患者使用医联卡),一个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一个连接各医院的网络,一个医院间临床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查询检验报告、跨院调阅信息、医疗安全提醒、影像即时通等服务功能。

信息化支撑“医联工程”

在上海“医联工程”中,信息系统起到了互联互通的作用,并能够在整体架构中得到融合,“系统的柔性融合最重要”,上海市科委信息处缪文靖认为。

要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体系,必须考虑包含医学影像等的海量级信息如何在以医院为节点单元分布存储。“医联工程”更注重于临床数据,要把各种光学、化学、超声、心电、脑电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是集许多行业数字化、信息化之大成。“医联工程”的数据储存和管理采用“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即采用“松耦合”的方法实现数据的交互。医院或区县内实现信息的集中采集,各个点再与申康实现连接。目录式的信息存放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信息库的存储空间、加快上传速度,还能缓解对医院其他系统的压力。

上海“医联工程”采用国际IHE标准规范,走技术开放路线自主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对医疗信息资源的纵向-横向整合应用示范,打响了国内涉及范围广、数据量大、种类多、异构系统最多项目的攻坚战。当时仅在长宁区16家医院,就有8家软件公司为其开发信息化系统。为此,在项目启动一年半时间里开了90多次协调会。23家三甲医院和4个区首先实现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如逐步推广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系统)等。在此过程中申康组合并制定了一系列数据和上传接口的统一标准。

在上海市科委组织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整合上海医疗和科技方面的优势资源,包括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以及一批专业IT公司等,把全市23家三甲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实施横向共享,打破各家医院围墙和信息孤岛;同时与一些区级医疗机构尝试纵向的资源整合联动,通过共享、共建、共赢,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纵横结合的医疗信息共享格局。它边研发,边示范,再扩大应用范围,成为典型的科技支撑民生的大工程。

全国率先建设全市居民健康档案

2008年卫生部将上海市闸北区、闵行区、长宁区三个区设为国家级电子健康档案示范区。此外,松江、嘉定、宝山等区也在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医联工程”积极探索医疗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些都为下一步在全市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医联工程”已经为上海市1300万患者建立了档案,其中有4900万份就诊日志、2.7亿条的医嘱信息和2100万份检验检查报告。

在卫生部的指导下,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将进一步加快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各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快速、简便和有效地分析、处理业务工作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病治病能力。

在一些地方信息化的例子中,数据的采集和共享都非常困难,一方面数据采集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部门利益割据,很难实现共享。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和机制上的问题,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上海一开始就从抓顶层设计开始,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结果惠及了三方:医院间可实现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可以在不同医院间自由流动,管理机构可采集数据成为决策依据。“医联工程”作为一项科技支持民生的信息惠民工程,其经验值得分享。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信息化  卫生  医联工程  新医改  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