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技术标准 >  基于RFID的无线医疗护理系统设计(1)
基于RFID的无线医疗护理系统设计(1)
  • 2011-05-17 09:37
  • 作者:佚名
  • 来源:OFweek通信国际

由于技术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医院长期以来采取各种手段并没能有效地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医疗差错除了对医疗机构的声望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外,还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患者从就诊到得到治疗需要经过3个步骤:医生检查患者得出初步诊断后开具医嘱,护士将医嘱转抄到输液或治疗卡上并准备执行,护士实施治疗方案。

这3个环节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将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医嘱信息差错能够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反映出来,其中大部分差错可在护士执行医嘱之前发现和纠正。

但是,目前医嘱从开出到执行是一个开环的过程,医生开出的医嘱在信息系统中有据可查,但医嘱由谁执行、何时执行却没有客观实时的记录,对患者身份的核对方法也过于简单,传统的“三查七对”方法执行起来并不理想,存在发生医疗差错的隐患,服错药、打错针、甚至开错刀等医疗差错时有发生。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发展,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配合RFID技术,就能实现对医嘱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步进行实时检查和确认,完成对患者身份、药品、血袋等的唯一识别,这对保证患者安全、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基于RFID设计实现了无线护理信息系统,通过在病区部署无线网络,患者佩戴RFID标签带,在药品及血袋上加贴RFID标签,护士可以通过PDA掌上计算机直接采集和录入患者信息,如:医嘱由谁执行,医嘱何时执行,患者生理指标,护理情况(服药、体温测量次数、尿布更换次数、喂奶次数)等,连接IP —PH0NE具有呼叫功能,能够有效地保证医院工作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

患者标签带还能够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签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医嘱执行全过程信息的闭环控制,预防和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从而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RFlD技术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v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它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在通信链路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目标鉴别与跟踪。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将RFID标签安装在被识别对象(粘贴、插放、佩戴、植入等)上,当被识别的对象进入RFID阅读器的读取范围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建立起无线方式的通讯链路。

标签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如标签编号和标签存放数据等,阅读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然后传送给后台计算机处理,进而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RFID不需要有线识读器,同时RFID标签带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允许标签带上的信息被更新。

RFID识读器能同时扫描多个标签带,而每一个条形码必须逐一被相应的条码扫描仪识读;直线条形码只能容纳1O~20个字符数据。

相比之下,RFID识读器不受存储容量的限制,能存储几千个字符数据:另外,RFID标签带可以用酒精擦拭,有效地避免了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或是受到血液污染、磨损等情况时,条形码不能辨读而失去作用,更适合在医疗行业应用。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RFID  医疗  信息化  无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