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卫生部部长陈竺:辩证看待“看病难看病贵”
卫生部部长陈竺:辩证看待“看病难看病贵”
  • 2011-05-13 11:08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日报

“看病难看病贵”的说法,其实很笼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看病难”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病人看病就医要走很远的路、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很大的心血,才能来到比较满意的医院或看上比较认可的好医生。用卫生经济学的概念表示,“看病难”就是看病就医的地理可及性较差。从其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看,“看病难”可分为两种。

行业聚焦频道——最新热文推荐

12013年:我国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160亿元

2做高难度手术不用怕 先用数字人试一下

3全国将创建900所优质医院 500所县医院

4张健厅长解析十二五湖南省卫生发展战略

5【译】移动医疗程序用户数攀升

6红色之旅:当乡医告别算盘之后……【多图】

第一种是“绝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造成的“看病难”,是因“缺医少药”而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现在这种“看病难”往往发生在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

第二种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不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而是纷纷涌到大医院。大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专家号一“号”难求。门诊看病“三长两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病人入院、检查、手术排长队,抱怨连连;医生连续工作、经常加班,苦不堪言。结果是患者不满意,医生不满意。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国人民上协和”。

“看病贵”的概念更复杂,涉及到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这种认识和感受来源于生活经验。比如,30年前,在县医院做一台阑尾炎手术只需要几十元钱,但是,现在则要花几千元,医疗费涨了几十倍,病人当然抱怨“看病贵”了。

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这类“看病贵”的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医疗保障,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病人就不会抱怨“看病贵”了。比如,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通过骨髓移植治愈,但其总花费高达四五十万元,普通城市工薪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一般无力承担。其实,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很低,一般在每10万个儿童中,可能仅有3—5个孩子患病。如果采用医疗保险的机制,由每个家庭都拿点钱形成一个互助共济的基金,补助那些有患儿的家庭,就可以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

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既是消费也是投资。医疗卫生支出就像教育支出一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消费的需求,而且具有投资价值,能够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丰厚的回报,既可促进个人收入的提高,又可增强国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约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亚洲经济发展奇迹大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在30年前就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支出提出了要求:到200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02%增加到2008年的4.63%,30年仅增加了不到两个百分点,刚刚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目标。从全球范围看,2008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9.7%,人均卫生总费用为802美元;发达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1.2%,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405美元。可见,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在正常范围内,尚在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如果疾病预防工作做不好,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病大量出现,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过重,则会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疾病负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两年来,我们虽然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进行了新的探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全球卫生发展趋势和国际卫生改革的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居民期望的提高、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仍然是推动各国卫生改革的主要动力,因此,各国都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质量、公平、效率和反应性等绩效指标作为卫生改革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即使是美国、英国等卫生体制较稳定的发达国家,也在推动新一轮医改,仍然把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率、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性、缩短看病就医的排队时间作为改革的重点。可见,任何国家的医药卫生体制,都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

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恰恰也说明了我们的改革已经触及体制机制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并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也意味着彻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期、艰苦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  卫生  医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