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06 10:09
- 作者:闫龑
- 来源:健康报
从6月起,北京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出门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3个半天,副主任医师出门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5个半天,医院每周专家门诊的上下午开诊比例应达到11。5月5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师出诊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各医院要统筹门诊和住院服务诊疗力量,在原有基础上使医师整体出诊时间增加50%。医院要严格对专家出诊的管理,专家平均每月停诊不得超过一次,并严格专家停诊审批,执行停诊后补诊制度。合理编排专家门诊上下午开诊班次,提高专家门诊下午开诊比例,有条件的医院应在16时后或晚间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据了解,北京市正酝酿取消对外窗口挂知名专家、教授门诊号,推行层级预约诊疗管理模式。即对首诊后需专家进一步诊治的疑难病例,由接诊医师为患者直接预约相应专业或专病的专家门诊,以保证门诊首诊负责和3次确诊率。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由接诊专科医师预约知名专家、教授的特需门诊或疑难疾病会诊。
《通知》要求,医院要推行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简化就诊环节。对首诊或复诊患者应提供医师间的预约挂号服务。患者首诊就诊后,如需其他专业会诊或接诊医师发现患者就诊科别有误,接诊医师可直接在医生工作站为患者预约其他专业号源。医院要延长预约周期,可预约期限不低于3个月。同时,医院要实行实名就医制,对首诊患者每个实名的单日预约号源数量进行限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号贩子倒号机会。对社区转诊预约的患者安排在3日内就诊,并免收预约挂号服务费。
让专家更多回归诊疗最前线
近一段时间,北京市出台加强医生出诊管理、实施预约挂号、错峰就诊及层级就诊等举措。这些“组合拳”指向非常明确,那就是调整医生的工作时间,让高水平的专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门诊、手术、查房等临床一线上。
眼下的看病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难以满足老百姓看病需求,因此,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专家门诊一号难求。同时,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每位医生一天的门诊服务量只有十几人次,平均每个医生管理的床位不到两张。这说明大型三甲医院的人才资源有潜力可挖,如果从内部管理入手,有可能让更多的医生把更多的时间释放在门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有人也许担心,增加医生的出诊时间,如果病人不知情,会出现专家门诊工作量不饱和,或者专家坐诊却只看了头疼脑热的局面。这种情况在最初未必没有可能,因此必须辅以“广而告之”、预约挂号和层级就诊。另外,专家出门诊多了,次均门诊量减少,可能更有助于专注于疑难杂症,并保证诊疗质量。
有人也许还担心,专家出诊时间一下子增加50%,会不会挤压科研、带教的时间,导致医院发展缺乏后劲。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如何平衡好医院服务患者与自身发展的问题,正是在考验医院、科室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改造服务流程、选择科研方向等诸多方面,管理者会面临着更多新的课题,需要他们积极应对。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会面临着用好“指挥棒效应”的题目。调整人才评价体系,让医务人员更乐于在临床为患者提供服务,也许可以为这一系列政策的平稳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应该看到,这项新政的积极意义在于释放给我们一个信号,解决患者最急迫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临床服务,就应该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医务人员想方设法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