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院担忧“病源”流失 医疗信息化陷入瓶颈
医院担忧“病源”流失 医疗信息化陷入瓶颈
  • 2011-04-20 10:15
  • 作者:佚名
  • 来源:电子资讯

公立医院改革不应只是改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还应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2010年1月,全国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9.5天,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却增至10.1天。”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运行效率出现下降趋势。

而借助医疗信息化手段,可大大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从侧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用于基层卫生信息化专项投入已达到27亿元。但是,由于医院投入热情不足、信息孤岛难以打破等诸多难题,中国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并不顺利。

中国医疗信息化潜藏的需求相当可观。中投顾问《2010~201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预计201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投资规模可达125亿元左右,2015年将突破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

正是看到这一巨大市场,在第6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医疗、西门子医疗、IBM中国、东软集团、新华医疗等内外资企业雄心勃勃,从硬件到软件推出诸多基础医疗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制定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信息化将沿着“3521”的框架发展,即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保障、基本要务、新农合、卫生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和一个专用网络建设。

与庞大市场潜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有限热度。中国医院协会信息委员会的调查显示,近三年以来,在全国1308家三级医院中,仅有一半的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超过100万元。

同时,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已成为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之一。一项针对4500家二级医院(县级医院)的调查显示,仅有60%的二级医院明确表示部署了信息化建设,而且有30%的二级医院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认识停留在财务系统和挂号系统上。

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平均投入仅占到医院营收的2%,这与国外医院在信息技术上超过营收5%的投入存有较大的差距。

按照卫生部门的部署,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不过,IBM中国医疗卫生战略发展经理李南平指出,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有三个前提,医院有共享的机制、开放的标准和技术支撑。

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长期单独运行,医院并不乐意看到病人的诊疗方案实现业内共享。“大城市同一区域内同时存在多家三甲医院,竞争本来就很激烈,每家都在强调自身的医疗技术特色,如果把病人资料共享,我的病源可能就流失了。”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管理者告诉记者。

孟群坦言:“现在标准建设确实相对滞后。”他表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为此专门成立了标准处,在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方面,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方面必须加强标准建设。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改革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