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14 12:57
- 作者:何雄斌
- 来源:健康报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各种高精尖医疗器械相继问世并且投入临床应用。若干年来,县级医疗器械维修专业人员极其缺少,很多没有相关专业人员。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根本得不到保障,维修人员只是疲于应急维修。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医院领导“重医不重工”。认为维修人员是普通的后勤人员,只有支出没有明显收入,甚至是医院的“包袱”,因此医疗器械维修人员配置少,医疗器械维修人员收入和后勤人员相差无几。
以上情况在全国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非常普遍。其实,有许多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专业人员大多数是大、中院校毕业,具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学习型高、中级人才。不管多复杂的设备,设备故障出现后,他们作为现场工程师,凭着专业知识,通过与厂家技术人员的电话和网络联系,大多可以迅速排除。对于不能排除的也能正确、及时反馈给厂家得到解决,为病人的康复赢得宝贵时间。但是,由于医院舍不得投入,医疗器械维修专业人员没有经费参与所从事的专业协会去交流。采购大型设备的前期评估和考察、设备参数的制定工作,医院有时不安排器械维修专业人员参加。甚至于,厂家安装大型设备时,没有安排自己的专业人员参与安装和验收,结果导致设备的安全使用没有保障。设备完全损坏,靠仅有的一两个专业人员疲于被动维修。
由于器械维修人员的缺少,造成医院许许多多简单小型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检修。复杂大型医疗设备,因为其价格昂贵,县级以下医院大多数没有备用的。复杂大型设备采购和安装时,因为专业人员没有参与,得不到及时的熟悉设备原理等等信息,设备一旦出现大、小故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最要紧的是,临床医护人员不能取代医疗器械专业维修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避免、减轻将要发生的医疗事故。
作为一位扎根基层医院20多年的医疗器械维修专业人员,在此,呼吁县级医疗机构领导重视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开展,包括维修专业人员数量的配置、工作的合理安排方面。
作者:湖北黄石四医院设备科 何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