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上海:2012年实现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全联网
上海:2012年实现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全联网
  • 2011-04-07 09:35
  • 作者:徐瑞哲
  • 来源:民生快报

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先进传感、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实施若干项重大信息化行动,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摘自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 

上海全市公共服务热线电话曾多达3000余号,市级层面就有七八百号,经过多年整合归并,现仍有不少,市民颇感不便。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获悉,一条“民生服务热线”将打通各区县各部门,统领各号成为“申城总机”。正在编制的《“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数字惠民”放在核心位置,以市民“医、学、住、行”各领域需求为导向,推动先进适宜的信息技术用于民生,同时也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软件不断创新改善。 

上海从建设“信息港”到建设“智慧城市”,已历15年。沪上城市信息化基础的“硬件”水平已达国内领先,但距“智慧城市”总体要求尚有差距。市信息化专家委认为,城市人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最大潜能是必然选择,当前实施一系列“数字惠民”行动,须在现有公共服务体制、数据和技术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城市智能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公众利益出发,分散各处的“孤岛信息”应互联互通互享。除了民生热线一号通、民生部门一线通,在卫生信息化领域,上海也正为市民建立起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做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计划2012年底,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和所有区县所属卫生医疗机构,联网共享电子健康档案信息,让市民在任意一处就医问诊均可实现数字化。 

横向连通之外,还需在海量信息中深度采集与开掘。今年起,上海加快建设数字气象工程,在草地、路面、林地、商业中心等处,布设感知温度、紫外线、雷电、灰霾、酸雨等气象要素的探测设备,实时提供数据。同时,建立气象信息市民互动定制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多种渠道,为上班族、学生族、老人及病人等各类人群,提供细分化、个性化的气象信息服务。教育资源也是如此,上海面向市民终身学习,推进数字教育工程。走出校园后,各年龄层次市民都可开设学习账户,访问“上海学习网”上的各校数字化开放课程,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积累学分。 

城市智能化重在持续推进,逐步扩大应用和服务范围。据了解,在智能交通领域,上海正进一步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面,计划到2013年,全市高速公路所有收费匝口完成ETC车道部署,主线ETC车道力争实现三进三出规模,ETC用户数增至35万。而在网络通道上,全市半数政府网站也将在2013年完成"无障碍改造",并达相关一级标准,方便盲人等残障人士访问网站获取信息。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信息化  智能化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