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医改“收官”之年 建立医疗控费机制迫在眉睫
医改“收官”之年 建立医疗控费机制迫在眉睫
  • 2011-03-29 13:26
  • 作者:李惊亚 白旭
  • 来源:新华网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之后,医改的下一步重点应该是什么?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立行之有效的控费机制迫在眉睫,否则钱可能流到其他地方去,落到老百姓头上的还是不够。” 

医改可谓世界“顽疾”,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出自己的“处方”——启动覆盖13亿人口的医疗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是医改五项重点进入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 

在正在举行的两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新医改实施三年来,全国财政新增投入11342亿元,比测算的8500亿元将增加28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3659亿元,比测算投入增加341亿元。 

“政府投入越大,控费的形势越紧迫。”李玲认为,费用控制得好不好,关系到医改能否可持续,关系到老百姓能否切实感到看病不再贵。否则报销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承担的费用可能依然会增加。 

她认为,医疗卫生体系是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监督管理、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等体系。医改要深入,必须实行综合配套改革,防止医疗卫生投入的“分开关”跑冒滴漏;建立协调各部门、层层问责的“总开关”机制,避免单项投入因机制不协调而“抵消”。 

“国家一边要往医保上投钱,一边要迫使公立医院转变经营机制。”李玲说,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滞后,现在他们是看病创收的主体,而不是“控费主体”。她认为,对医疗体系的激励机制不改变,投进去的资金就很可能被“吸走”:国家医疗投入越多,医院的创收能力越强;国家往医保上投的钱越多,对医院和医生挣钱的激励机制越大。 

李玲认为,国外医改经验显示,由于医保和医院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医疗保障体系难以控制医疗体系,任何试图控制医生和医院的行为都会被他们破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医疗信息化手段,即通过建立全国联网体系公开信息,由行家监管,解决医院、患者、监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比如一个医生开药,如果信息化之后发现,他每天都比别的医生多开药,这个医生就比较值得关注。”李玲举例说,长期动态管理具有非常大的约束力,可以促使医疗机构约束自己的行为合规合法。 

“幸福感”是近来常常被中国媒体提到的字眼,但很多医务人员反映自己“不太幸福”。针对这一现象,李玲认为,现有“以药补医”体制造成医疗行业整体形象受损,医务人员应该有和职业相对称的收入,享受住房等保障。“当医务人员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职业受到尊重时,才能自发地控制自身的行为。”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医疗卫生  控费机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