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北大一院马靖翔:数字医院建设需要“活数据”
北大一院马靖翔:数字医院建设需要“活数据”
  • 2011-03-29 09:12
  • 作者:刘现亮
  • 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试想这样一番情景:家住朝阳胜古南里SEI家属院里独居老人李大爷,某天深夜心脏病突然发作,老人在按下手边紧急呼救通后,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始了一场“数字化”急救。

行业聚焦频道——最新热文推荐

12013年:我国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160亿元

2做高难度手术不用怕 先用数字人试一下

3全国将创建900所优质医院 500所县医院

4张健厅长解析十二五湖南省卫生发展战略

5【译】移动医疗程序用户数攀升

6红色之旅:当乡医告别算盘之后……【多图】

首先,医院计算中心将最优路线和实时路况信息传输到正在赶赴患者途中的急救车上;紧接着,医院的门诊中心根据李大爷电子病历信息,安排相应科室做好救治准备;与此同时,有关救治使用的医疗仪器使用状况、数据信息也将同步传送到急救中心医生、护士的移动终端上,如医生和护士所持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

除此之外,在急救中心医生的手里还会收到一份来自计算中心提供的会诊技术分析。而这些背后则是计算中心通过对李大爷电子病历就诊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的结果。

这就是未来数字医院的雏形。“但真正要实现这一愿景,流动、共享的数据信息不可或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中心主任马靖翔在数字医院建设中一直强调着“活数据”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设想,你或许会和记者一样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数字医院,会成为现实吗?”在马靖翔看来,数字医院实施之路注定不会一番风顺,但对于未来,马靖翔却充满期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马靖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马靖翔

数字医院建设之困局

随着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IT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完全满足数字医院建设的需求。“现在的IT技术可以说是三年一更新,数字医院建设中最大困难的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是人的因素。”马靖翔说。

以 HIS系统为例,从九十年代至今,北大一院的HIS系统历经多次修改和本地化优化,增加的新模块也不计其数。“但就是这样一套老的系统,如果完全替换掉换套新的系统,那简直就像脱了一层皮一样。”马靖翔说。这其中有对新系统的风险因素考虑,因为老的系统在医院看来历经修改,漏洞少,本地化做的也好。而新系统却面临着应用风险,对医院来讲“求稳”永远是第一位。

其实,医院为了协调各个门诊部门,培训医院专家、护士如何使用一套系统已经花费不少精力。“像北大一院这样的三甲医院,老专家,老教授比比皆是。对刚刚已经熟悉如何使用计算机开处方,录病历的老专家来说,要他们快速掌握医院信息化系统使用需要一段时间。”马靖翔说。

在马靖翔看来,数字医院建设真正最大的阻力远远不止这些。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数字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比企业,投入巨大,收益却很慢。其中有些投入由于涉及民生工程,甚至都谈不上效益。”马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每一笔信息化建设资金都来之不易。“医院也是一个讲究投入、产出,讲究效益的地方。如果你的投入没有带来实际效益,医院也就无法运行它的社会服务功能。”马靖翔补充到。

即使数字医院建设之路困难重重,但马靖翔一直都对未来数字医院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每个医院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包括北大一院在内的这些医改试点医院,都会在数字医院建设之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也要求北京所有试点医院,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这也印证了马靖翔对数字医院未来发展的判断。

采访中,记者发现北大一院每个科室都有年轻医生的身影出现,这些毕业于医科院校的高材生,深知IT技术的应用,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也为未来数字医院建设注入了活力。

数字医院需要“活数据” ,整合平台是关键

有专家这样形容现在医院信息化现状:“多而杂,各分离,难统一”。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中面临的多系统难统一的困局,每家医院都存在。

HIS、 PACS以及外网建设,构成了早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三网”模式。“三网”之间建设也是各自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数据共享只能是一句空话。“建设数字医院,统一数据平台是关键,只有将医院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平台上,这些数据才会成为流动的数据,数据才会实现其真正价值。”在马靖翔眼里,统一的数据平台将是这些“活数据”的诞生地,也是数字医院建设的前提条件。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告诉记者,在社保部推行一卡通过程中,他和卫生部有关领导在北京1700多家医院考察时发现,每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少则十几套,动则几十套。而且每个系统各自分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流通。“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

马靖翔就医院“信息孤岛”现象告诉记者,医院由于科室繁多,每个科室担负的主要职责也不仅相同。有些科室除了接诊外还担负着科研任务,所以有些科室弄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这种现象在每家医院普遍存在。短时间来看,一时还无法改变。除此之外,医院的行政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后勤保障系统、采购系统与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也彼此隔离,这无疑不利于数字医院的建设发展。

马靖翔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医院每个科室的医疗设备信息与后勤系统、采购系统、门诊系统以及行政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医院就可以实时掌握到每个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比如医疗设备是否闲置,在就诊高峰期每个科室的医疗设备是否达到使用极限。掌握了这些实时数据以后,门诊中心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医院后勤部门和采购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每个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这为今后科室采购设备提供数据分析,直接有效降低医院的投入成本,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决策分析。

北大一院有望年底前部署电子病历

在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郑重表示,“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新医改实施步入“三年小考”阶段。

新医改“小考”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实施情况,3月19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也要求北京所有医改试点医院,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

马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电子病历论证工作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完成,今年年底前,电子病历有望在北大一院完成部署。“现在医院已经做好各项准备,计算中心也将全力以赴,保证完成电子病历实施前的系统对接测试工作,北大一院有信心在新医改小考年,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马靖翔在说此番话时显得信心十足。

北大一院的信息化历程

九十年代初期,北大医院开始部署医院信息化建设。HIS成为当时北大医院首批信息化部署系统。 当时计算机室的主要工作是将医院门诊收费划价业务放到网络平台上。在这之前,医院每天的收费划价单都是通过单个收费机收费,人工打印进行统计核算,这项业务当时很耗费医院人力,同时由于打印划价单也容易造成骗取就医费用的现象发生。在上线HIS之前,北大一院前期先完成了以太网络改造工作。“如果你的网络带宽不够,即使HIS上线,也跑不起来。这就好比你要买一辆好车,首先需要把‘路’先铺好。”马靖翔这样形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前期准备。

就是年代末,北大医院开始尝试部署PACS,由于PACS由于对医院网络带宽,包括服务器的主频和以及存储都要求极高。所以当时北大医院PACS应用还是只限于医学影像科,马靖翔回忆,“那个时候,医院早晨8:00-10:00就诊高峰时段,整个医院网络带宽负载处于并发高峰期,如果医生要传一张核磁共振影像图,相当困难。”也就是从那时起,北大医院开始了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

2000年,北大医院在集中HIS系统维护升级的基础上,开始全面部署包括PACS、LIS、 HMIS 、CIS等在内的信息系统。从2000年到2003年,北大一院不仅完成了对计算中心硬件设备的更新,还通过对医院医生、护士的培训,使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北大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

2003年,以HIS、PACS、LIS为主的三大临床应用系统在北大一院正式形成。在面临每天近6000人的接诊人数时, “HIS系统要保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给医院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HIS系统兼容问题导致的医院信息系统瘫痪的例子很多,医院在方面必须慎之又慎。”马靖翔说。

2009年4月6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的正式出台,医疗行业改革在这个春天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北京试点“实时结算”的4家医院之一,北大一院注定要在医院信息化之路上走得再远一点。“新医改注重对信息共享的要求,区域医疗,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双向转诊,医院与医保之间,都需要医疗数据的实时共享,这都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靖翔告诉记者。

但医院现行的做法离这一要求有一定差距,就拿医院门诊与医保之间来说,现在通行的做法是患者自己交付一小部分费用,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垫付,然后医院每个月跟医保结算一次。

2010年,电子病历逐渐开始在各大医院升温,以北京三甲医院为主,都已经开始着手对电力病历的部署工作。马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在2010年底完成了对电子病历的论证过程,今年年底前,北大医院将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

相关链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1991年设立妇儿医院,为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全院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全院共有51个病房,1368张病床,设有29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疗技术科室,拥有代表当代医学水平的高、精、尖设备6678台(件)。日均门急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余人,手术万余例。医院承担50 万人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任务,62105人的公费医疗合同;承担医疗照顾合同8620人,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

数字化医院:

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数字化  数字医院  数据共享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