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10 10:26
- 作者:李雪艳
- 来源:中国保险报
3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原专职副会长吴明江在会上表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并从体制改革入手,打破城乡分割、完善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医疗体系与医疗保险的对接。
险资请缨输血保障房 社保基金5%拟投保障房
对于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宋晓梧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对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上要加大投入;第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结构上要进行调整;第三,在结构调整时必须对相关的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些体制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要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投入。在保证投入的前提下,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而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问题。在结构调整方面,要侧重向农村倾斜,侧重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向。”
宋晓梧强调,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关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机制。比如,要调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就涉及到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关系,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适当集中到中央,由中央来统筹平衡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关于城市和乡区之间的不平等也有体制的问题,比如农村原来没有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现在开始有了,但和城市是两套体系。过去,在规划上,城市和农村也不协调,现在要把它们协调起来,这里面就有对机制和体制的处理,有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比如现在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在一些地方已经统一起来了。这些试点说明,需要进行体制和制度上的设计才能把结构调整好。”
宋晓梧表示,体制改革还体现在不同群体之间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例如,企业职工退休金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之间,因为是两套体制,所以衔接相当困难,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过低。建议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不要分开设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要统一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
吴明江表示,应该看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比如在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又扩展到了城镇的居民,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三项制度加在一块,已覆盖超过了12亿人。
公立医疗机构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方,如何进行有效改革,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吴明江用“公家开店、自主经营”来描述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模式。他表示,这种模式弱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必须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布局,保证相关区域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服务,需要分阶段推进。如何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政策,改变"以药补医"等引发诸多非议的传统做法,我觉得应该和医疗保险体制协同起来,建立一套符合医疗保险体制的支付制度。”吴明江表示。